教育的本質就是立德樹人。而面向本質的學校教育就是要全面服務于人的成長,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務。

有很多人不贊成將教育納入服務業的范疇,認為教育是充滿尊嚴感的崇高的育人事業,怎么能與“服務業”為伍?我認為,教育屬于什么行業對于我們從教者來說并不重要,更無計較的必要。這種劃分只對咬文嚼字的學者和政府以及社會管理部門才有意義。對于教育者來說,教育就是教育。教育者的作為必定要服務于受教育者的成長,因此說教育是服務,在大方向上完全站得住腳。服務與服務業是不同的概念。一個健康的人,一輩子總是要以不同的方式服務于他人和社會,何況以立德樹人為天職的教師。事實上,按照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界定,教育確屬服務業,因為它具有一般服務業的基本特征。

只要我們承認并尊重人的生命權利及其固有價值,那么,學校教育特別是由政府舉辦的基礎教育,就應當是不附帶任何條件地服務于“人”的健康成長。正是遵從教育的本質,廈大附中確立了這樣的教育指南:培育和提升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用合適的教育辦學生喜歡的學校。其工作內涵是“服務”,現實目標是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理想目標是“辦學生喜歡的學校”。

一、潛心服務于學生成長是最現實的發展路徑

沒有一流生源,可不可以有一流的師資?能不能建成“知名學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同的生源可以決定學校的管理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的不同,但不能決定教師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高低。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可以建立在不同類型的生源之上的,與什么樣的學生沒有關系。學校何以知名?根本在人,主要在教師,看教師能培養什么人、培養了什么人。建設一流學校的征程不能等到什么時候有了“一流”生源再開始,這一天是等不來的。所以,即便升學質量暫時還不高,學校仍然可以在提高升學率以及提升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上有所作為。我們認為,所有教師都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在情理之中;而所有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法理規定的;同時,所有的學校,只要它還在為一個學生服務,就有存在的理由。我們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來形成這樣統一的認識:只有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服務的學校才能算是好學校。

真正的好老師是對教育本質有著深刻理解的教師。沒有一個教育家僅僅是因為培養幾個拔尖人才而成“家”的。有教無類是普遍原則,如果僅通過毫無原則地“擇生”以達到所謂的教育成就,這樣的老師充其量算一個合格的教書匠,這樣的學校最多算是一個“高考工廠”。教師要立志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他人”,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讓每一位學生沐浴教育的陽光、品嘗智慧的甘露。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責任重大,都大有可為。能夠為各種類型的學生提供必要而合適的教育服務的學校就是名副其實的好學校。

二、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是崇高的發展目標

只要承認教育是一種服務,那就要直視服務質量問題。教育質量與教育服務質量有著不同的內涵。教育質量往往較多關注對受教育者的成長狀況的衡量,也即質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而教育服務質量,雖然也要參照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以及受教育者的自身感受,但更多的是對服務品質自身的評判。教育服務品質就是指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和校園文化,包括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制度建設以及課程提供諸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它強調的是“教育產品”、教育服務類型以及多種可能性的提供,有著某種獨立于服務對象(學生)的內在特性。通俗地說,我們也許暫時還拿不出來驕人的升學成績,但我們具有高質量的優質教育服務品質,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切所需。這種“服務質量”不僅表明學校未來會有不俗的升學質量,而且表明面向教育本質的學校教育,能夠關注學生的現實快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怎樣的服務品質才算是一流的?我認為,只有當每一個學生的價值選擇都得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生理想都有騰飛的平臺,這樣的教育服務品質才能算一流。一流的服務水平和服務品質的外在標志是“信任”。要讓學生和家長信任老師、信任學校,今天信任,明天還信任。一所讓社會、家長、學生信任的學校必定是學生喜歡的學校,也可以說是一所好學校,同樣可以肯定地說是真正一流的學校。

我們提倡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并不意味著要無原則地迎合各類人的全部需求。教育服務要講究原則,這個原則的核心是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無原則地迎合表面上看是服務能力之極致,實際上是以犧牲學生的長遠利益和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為代價,是一種短期行為。有原則的服務是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優化現有資源配置,實現長遠利益和大多數人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從根本上保障人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服務是以公平為前提的公共服務,不應受制于一般市場交換規則。教育生態是所有人的生態,不能為少數人的利益而使生態惡化。只有當對教育服務品質的追求成為學校工作的常態時,教育才能擯棄功利主義,才能回歸常識、指向本質。這才是學校發展的崇高目標。

三、提升教育服務品質,在實踐中詮釋教育本質

教育服務品質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硬件、師資和文化(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制度建設以及課程提供等)。由于世俗習慣的影響以及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的科學化水平不高等原因,我們往往直接將生源質量視作教育質量的構成要素,認為如果要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升學質量,則生源質量幾乎可以排到第一位。當然,一般而言,生源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資源。但是,如果用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來衡量教育質量,則生源質量就不必列入評價。換言之,生源狀況不應影響服務質量。從教育本質上說,生源質量不應成為教育質量的構成要素。廈大附中堅持把“以人為本,以德育人,自立立人,和諧發展”作為核心辦學理念,努力創造適合學生自我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努力處理好教育平等與差異教學的關系,建立和諧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略,主要體現為以下“八觀”:①教育觀:在遵循普遍價值觀的前提下,實現教育對人的起碼尊重。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關注學生的現實快樂,致力于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勉勵學生做幸福的平凡人。②教師觀:明確教師乃立校之根本。強調激發教師的智慧比制度建設還重要,而制度正是用來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倡導教學民主,不搞“明星制”,珍視批判精神,直面教育本質。努力保持人格獨立和精神超越,辦有尊嚴的教育。③學生觀:學校因學生而存在。在學生培養目標上,強調素質為本多元發展。④課堂觀:尊重學生的客觀差異和選擇權,反對“為了考試”的課堂,不追求“高效課堂”。⑤質量觀: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務品質,服務于“為人的教育”,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從中獲得幫助并取得進步。⑥文化觀:倡導“我即文化”的理念,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的基本認識,強調對制度的敬畏是最嚴肅的校園文化,努力提高全體師生的文化自覺性和文化自信心,不斷挖掘文化興校的潛力。⑦活動觀:學生活動是課程,學校活動是全校師生同上的一堂大課。⑧環境觀: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追求零垃圾的校園生活。

——節選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教育帶著溫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