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院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創新與實踐研究
發布時間:2017-10-16 10:24:34
【摘 要】21世紀的中國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大學生是新時期建設的主力軍,且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敏感、勤于思考但思辨能力不強。高校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對幫助當代大學生面對機遇與挑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系統的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體系的形成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體育院校 形勢與政策課程 創新與實踐
國內研究現狀
總體來說,我國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設置及開展的意義和作用的研究都很有深度和經驗,從各個角度和研究層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何真實有效地提高形勢與政策的教育和教學、如何讓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起到有效的作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他們的對策都不夠詳細不夠明確;查找的文獻之中沒有類似關于體育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研究,所以作為體育院校的相關教研組有更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的體育院校還沒設立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也沒有明確的概念。西方發達國家注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他們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實用性,更注重公民思想的自由性。教學風格輕松,課堂氣氛活躍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真正地把教育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相結合,讓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公民的生活中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還是放在課堂上,在課堂上進行所有的教學活動;三是西方主要以基督教等宗教形式為主,通過宗教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公民的日常生活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四是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融合,讓生活和教育相互融合。
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設置特點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針對我國的大政方針而制定的思想政治體系的課程,它本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它區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第一,在課程設置內容上應當更加廣泛和豐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第二,教學對象十分龐雜,涵蓋所有年級各個專業的不同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第三,師資隊伍來源也不一樣,學科背景多樣化,廣大高校要不斷地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第四,教學方法上偏重知識灌輸,教育功能弱化,教學手段要向多元化發展;第五,教學安排上行政管理主導,師生主體錯位,要努力改變這種現狀,在課堂上努力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有利局面。
研究目標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體育院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力度,充分了解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特點,從根本上了解體育院校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認知程度。全面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力度和層面,體育院校的教育重點不能僅僅放在文化課、術科的教育上,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設置和授課計劃也應高度重視,定期開展調研活動。形勢與政策教育是真正能夠解決高校思政課脫離現實問題的一門課程,讓理論和實踐相融合,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社會、了解形勢與政策,讓其日后的就業乃至生活和個人發展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形勢與政策教育不但是當年時事政策和熱點相結合的知識輸出,還要結合體育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我國的國情和黨政方針政策層面出發,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體育院校的學生思想較為靈活,不喜歡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在內容和講解方面不但要保證知識的精準度,還要讓學生從中受益、有所收獲。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真正做到教與學相結合;讓學生自己的觀點和教師的授課內容相融合,找到平衡點,從而增加形勢與政策課的價值和影響力,讓學生從形勢與政策課上真正意義地了解形勢與政策、了解國情和社會形勢。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課題是以西安體育學院從事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工作的教師及西安體育學院思想政治教研室部分相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在了解當前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前提下,整理和搜集一系列資料,通過咨詢專家意見,制訂全面的調查問卷,對體育院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現實狀況進行分析。通過對體育院校形勢與政策方面的相關專家和學者進行訪問,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關于體育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新思路和新的課程創新方法,通過邏輯分析,進行理論論證,實現完成課題研究的目標。
創新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組織與實施,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1.促進教育規范化,加強課程創新
高校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反映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和師資素質,所有高校都對思政教育非常重視。而體育院校的學生相對來說自由散漫一些,因此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是此類高校的必開課和必修課程之一。現在高校所有課程體系都要求新課改,形勢與政策教育課也要與此相承接,必須講究創新,有新的表現思路和授課技巧。
2.促進形勢與政策教育社會化,與社會發展和生活實踐相融合
形勢與政策教育要與社會相連接、與社會發展相融合,教育的本身就具有實用性和現實性,在生活當中它可以起到一個好的導向作用。
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不僅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內容,還比思想政治教育更為貼近生活,具有學術和生活相結合的特性。目前,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開課時間短、課時數少,在開課前任課教師要搜羅形勢與政策的相關主題和內容,更要把思想政治融合進去。國內外的時事重點、思想政治的各類重點要有條理性地相結合。根據授課對象和形勢與政策的要求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以國內形勢與政策為前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真正把形勢與政策落實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去。
在生活當中去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知識競賽,在科技、文化等實踐活動領域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程度。通過實踐活動把形勢與政策教育加入其中,讓形勢與政策教育融入生活當中,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促進形勢與政策教育現代化,充分利用網絡和媒體力量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論壇、貼吧、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等高科技技術伴隨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授課方式上可以打破傳統意義的課堂,利用論壇、貼吧、微信公眾號、直播平臺傳遞知識和信息。例如:直播的效應更是被應用于當今90后的圈子,網紅教師等的涌現,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度和新鮮度,而且能夠消除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感。讓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下汲取營養,增加學生對學習的熱衷度。
4.創建新的課程體系,做到與時俱進
如今的高校課程體系一成不變,所有的高校一直在高喊“新課程體系改革”,可是多年來“新課改”只是成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實施的力度不強,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形勢與政策”顧名思義要與當下形勢和政策相結合,讓“形勢”兩字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與現下的策略和社會發展相結合。課改和教改落實到真正的教學體系當中,形勢與政策教育真正做到時效性和應用性。
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體育院校教師專業素養與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高要求出現了一定的矛盾,因為體育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專攻體育術科的教師。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為思政類教師會更加得心應手,從專業匹配程度和業務水平來講更為熟練。這就要求體育院校的形勢與政策任課教師在完成日常教學外,要不斷地補充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知識。體育院校的教師要本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去教授課程,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自身的個人修養,做一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侯慧君:《創新“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沈陽干部學刊》2007年。
[2]林麗萍:《創新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體系的探索》,《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年。
[3]周本貞、任祥、余冰釋:《關于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優化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
[4]林海:《引入營銷策劃理念創新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思考》,《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
[5]吳建峰:《“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教學方法改進之我見》,《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
[6]里光年:《試析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魅力》,《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
[7]李憶等:《創新“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學新模式:“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邯鄲學院學報》2009年。
[8]張松德:《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創新與實踐》,《云夢學刊》2006年。
[9]胡建波:《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若干思考》,《時代文學》2008年。
[10]周靜:《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9期(增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