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職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再思考
發布時間:2017-10-16 10:02:49
【摘 要】進入21世紀,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嶄新歷史階段,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社會的發展為其提供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通過對新時期高職教育特點的分析,結合實際,對高職輔導員的角色定位進行了論述和深入研究,從而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參考和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輔導員 角色定位 隊伍建設
引言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自上世紀80年代形成,到90年代初具規模,已有近30多年的時間,至今我國的高職院校已有近1300多所,占普通高等院校總數的60%以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數已占全國在校大學生數的半數,其規模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這里面凝聚著廣大高職輔導員的心血和汗水。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高職教育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性情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如心理挫折感強,人文素質較低,不良行為習慣多等問題尤為顯現。而青年人獨立的思想、敏捷的思維和互聯網特質又是其突出的特點。當前,人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各高校的重要工作和基本職責,關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的骨干和核心力量,面對新形勢,應對輔導員角色進行準確、合理的定位,這對于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開展,將思想政治教育做實、做準,更好地開展學生教育、管理與服務具有指導意義。同時,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成才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由于時代的發展,經濟和社會背景的影響,不同高校、不同的輔導員對于其角色認識存在差異,因此,我們應對輔導員角色進行定位,以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高職輔導員現狀分析
作為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從各高職院校實際運行來看,由于受到現實條件、歷史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輔導員承擔的角色往往是單一的、顯性的。注重解決現實問題,強化管理層面,卻忽視了思想層面和深層次、長遠性的教育和影響作用,人才培養的短期效應不斷顯現。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職業教育得到飛速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輔導員角色的轉變和定位也愈加明晰。但就其現狀而言,仍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專業化水平不高
我國的高職院校多數是過去的技校、中專升級而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政策、制度層面的影響,各學校的輔導員來源復雜,年齡、學歷結構參差不齊。從所學專業來看,專門從事思想教育管理的較少,多數以理工科、管理學科為主,在從事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專業素質。選聘輔導員時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學歷、輕專業的情況,錯誤地認為,輔導員就是把學生管好,不出事就完成了工作。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管理的需要,很多新聘輔導員往往是與學生一起進校,匆匆上崗、邊學邊干,日常也缺乏系統的、專業性的培訓,往往是通過老帶新、相互交流探討、自己摸索等途徑快速地學習成長。開展的培訓也多數以講座、開會等形式為主,從數量、質量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這樣就極大地影響了輔導員專業化的提升,使得輔導員角色定位停留在管理層面,單一化嚴重。
2.職業認同感不強
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作為戰斗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其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每天要面對學生中的各種問題,如獎助學金、請銷假、感情心理問題、思想問題,處理各種矛盾和突發事件,24小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其工作強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另外,很多高校在輔導員職業發展、職稱評定、聘任、待遇以及晉升等方面缺乏規劃和有效的機制體制。外聘的輔導員更談不上個人職業的發展,也看不到未來的前途和希望,這些因素導致了很多輔導員不愿意長期從事這項工作,有些還把這當作職業過渡或跳板,一旦有機會就轉崗。這些輔導員,尤其是從事多年工作,具有了一定經驗的輔導員的流失對學生工作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損失。可以想象,如果輔導員沒有把本職工作當作崇高的事業來做,他就不能為之一生去奮斗、去努力,那我們的學生工作就難以提高質量,更談不上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3.職責不明,界限不清,缺乏認同感
隨著高校管理的不斷細化,輔導員工作內容和范圍也在不斷變化和更新,但由于管理制度、手段的不完善以及人員素質高低不均,加之受到院系雙重管理,面對職能部門多,牽扯到學生的事務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輔導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應付很多職責范圍外的工作。正常的工作受到了影響,往往是疲于奔命,工作質量難以提高,必然出現心理上的落差和失衡,在角色認同方面存在片面性和誤區,嚴重時還可能把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中,帶來負面影響和消極作用。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對以上現狀的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現為單一性、表象性,缺乏深層的、長遠的定位,而這些正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此,需要對輔導員角色定位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
高職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再認識
教育部24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1]。
而對于高等職業院校來講,高職輔導員還應該成為高職生前進方向的引導者、成長過程的服務者、日常事務工作的管理者。
1.教育者的角色
作為高校輔導員,其首要的任務應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培養的大學生首先應堅持社會主義,擁護黨的領導,因此,要對大學生進行政治引領,把握好他們的政治、思想方向,這是前提和基礎[2]。當今大學生思維活躍,經歷過小學、初高中的教育,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基礎,但從認識層面還處于懵懂階段,易受到外來思想和文化的侵蝕和影響。大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思想、認識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這是黨和人民賦予高校的重要職責,也是人才培養的內容。因此,作為與大學生打交道最多,影響最大的輔導員來說,其作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的角色得以凸顯。
輔導員要對學生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愛國主義,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理想信念的教育。要結合時代特點和工作實際,開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要堅持理論和實踐教育的結合,重視實踐教育,力圖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2.人生導師的角色
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僅體現在專業的學習上,還體現在思想觀念、性格、態度、價值取向、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建立和成熟。而大學生所處的階段正是一個轉折期,他們渴望知識、不甘于平庸,又富于幻想、追求自由和享受,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思想活躍,敢于展示自己。他們有獨立性和自主性,但如果過于突出和自我,面對困難、壓力和挑戰時,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高職生中缺乏自信、缺少目標,對前途迷茫的現象尤為突出,面對該現狀,輔導員應主動承擔起學生人生導師這一角色,幫助和指導他們進行思考、分析和研判,做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3]。在學生迷茫、困惑時,做好引導和疏通工作;在學生情緒低落、受挫時,給予鼓勵和打氣;在學生奮進、成功時,為他們加油和助力。總之,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應站在高處,著眼于未來、點起航燈,帶領他們走出泥濘,走向光明。
3.榜樣示范者的角色
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不僅體現在說教中,而且也體現在輔導員的言行中,其榜樣示范作用尤為重要。輔導員不同于任課教師,他與學生接觸時間長、交流溝通多,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尤其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學習意識極度活躍,偶像意識強。輔導員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對待事物的看法、觀點都會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輔導員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影響著學生。毫不夸張地說,也許輔導員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動作,就會改變一個人,成就一個人。學生總是欣賞、尊敬和推崇政治理論水平高、人格高尚、知識淵博、視野廣博的老師[4],這樣的老師值得尊敬和愛戴,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我們輔導員也應努力成為這樣的老師,影響和塑造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成為素質過硬的有用之才。
4.輔導咨詢服務者的角色
“輔導咨詢”(counseling)的概念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生事務領域。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輔導和咨詢工作。輔導員工作貫穿于高職學生三年時間,包括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日常管理、獎助貸、心理咨詢、升學、就業指導與服務等[5-7]。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時期的學生工作,要更加注重服務的理念,即為學生提供全程的、優質的服務,這也是“以生為本”理念的一種實踐。因此,輔導員要做好學生有關問題的輔導咨詢,做好服務者的角色。傳統觀念認為,學生工作就是管理,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對立矛盾的關系,這種觀念已不適合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而應建立起服務與被服務的平等、統一的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輔導員應以服務的理念來幫助學生,這樣有助于建立平等的關系,形成融洽和諧的氛圍,促進服務型教育質量的提升。
結束語
本文從高職輔導員工作職責入手,對我國高職院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角色定位主要表現為單一性、表象性,缺乏深層的、長遠的定位思考。從長遠發展考慮,需要對輔導員角色定位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作者結合實際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角色再定位,分別是教育者的角色、人生導師的角色、榜樣示范者的角色和輔導咨詢服務者的角色。從未來教育發展的角度考慮,廣大高職輔導員應充分認識新時期輔導員角色的再定位,及早轉變教育觀念,變被動為主動,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合格的高職畢業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4號令:《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年7月23日。
[2]高均英:《關于高職院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的思考》,《工會論壇》2008年第14卷第6期。
[3]張宇:《淺析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角色定位及發展》,《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年第2卷第3期。
[4]胡劍、吳繼琴:《論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角色定位》,《教育管理》2008年。
[5]德勝、徐剛、崔忠洲:《學分制條件下輔導員角色的定位》,《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1期。
[6]李莉等:《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7]陳垠亭:《輔導員職業化與專業化的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