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高職院校綜合英語課堂同伴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發布時間:2017-10-16 09:52:35
【摘 要】微課以“短小精悍、類型多樣、主題鮮明、結構緊湊”等特點受到各層教育工作者的青睞,筆者以微課在同伴教學中的應用為視角來探索如何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鞏固和加強。本文采用數據分析、問卷、采訪等實驗方法對假設的問題作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了高職院校微課在同伴教學模式中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微課 同伴教學 教學實踐
引言
近年來,隨著微課應用的廣泛和研究的深化,其定義包括“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1]。或是“為滿足個性化學習差異的需要,以分享知識和技能為目的,師生都可以通過錄制增強學習實境,實現語義互聯的簡短視頻或動畫(可附相關的學習任務清單和小測驗等)制作”[2]。從不同的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微課的核心——微型教學活動(微型網絡課程),通過多種授課、教學途徑,以分享知識和技能為目的,師生都可以進行錄,以達到明顯教學效果的一種網絡教學資源。
微課在高職院校綜合英語課堂同伴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背景
現代教學觀主張:教學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培養目標為導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的過程[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同伴教學法在西方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但就筆者從中國期刊網(CNKI)搜索結果看,并未發現此教學方法通過微課教學途徑和語法知識相結合進行的實證研究,因此筆者欲就微課應用在同伴輔導教學中語法知識學習的應用,分析微課在同伴教學對外語學習者語法知識學習的幫助,以期能對我國微課外語教學有所啟示。
高職院校綜合英語課堂采用同伴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同伴教學法的核心理念
Sussman (1973) 將同伴輔導定義為:由受過半專業訓練并在老師督導下的學生,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互動交流,對需要幫助的同伴提供傾訴、支持或咨詢服務。20世紀60年代,同伴教學課程在美國校園里廣泛應用。Xu, Y. Y., Gelfer J., & Perkins, P. (2005) 以小學二年級外語學習者和本族語學生為研究對象,Foster, P & Ohta, A. S.(2005)以學習日語的美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些研究為外語學習者進行同伴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2.綜合英語課堂上同伴教學學習語法知識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就筆者近十年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經驗所知,“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事無巨細的單詞與語篇講解依舊主導著高職院校綜合英語的課堂教學。另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的語言輸出和應用能力差,主要是英語語法知識薄弱。因此,本研究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微課為途徑將同伴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鞏固與學習,以期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實驗設計及討論
本實驗是將微課結合同伴教學應用于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堂,實驗期為12周,實驗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測試、問卷、訪談,根據對結果的分析和比較,以發現微課在同伴教學中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
1.實驗假設及問題
本實驗假設以學生制作微課為手段,以學生內部消化課文重點難點語法知識為目標,在師生、生生互動、互助的前提下,全面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動手能力及合作能力。制作相關微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交流實踐的機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訓練,因此,比傳統教學法更能促進綜合英語教學,實現教學效果。
實驗問題包括:(1)學生如何看待自己制作微課語法知識的評價方式?(2)學生在制作微課中想解決哪些問題?(3)開展同伴微課教學方式對學生語法知識的提高有何影響?(4)開展微課同伴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哪些問題?
2.樣本選擇
為了便于實驗,筆者選擇了自己所教綜合英語教學班級的學生——陜西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應用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作為樣本。學生總數為8人,全部女生。2015年9月,全體學生參加了問卷回答。
3.實驗方法
筆者在開學第三周給學生布置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每位學生制作一個不超過5分鐘的教學視頻,內容是英語的句子結構,要求兩周內完成。同時,每位學生在教師指定范圍內再選擇一個語法知識點制作不超過8分鐘的視頻,主要分布在學生易錯的語法點上,如:非謂語動詞、定語從句及其和同位語從句的區別、獨立主格結構、倒裝、虛擬語氣、主謂一致等。
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在學校多媒體情景模擬實訓室制作微課,完整的微課視頻包括“微課程+微作業+微測試+微答疑”。在第六周學生用一個課時展示自己的微課視頻,結束后其他同學必須指出他們同伴老師的優缺點及建議,筆者及參與本次實證研究的授課老師給他們點評并給“微學分”,記作平時成績的20%。
第二個任務是,在第八周開始的每周第四個學時只讓一個學生進行微課同伴教學,方法和第一個任務相同。
第十七周所有的學生參加一項同伴所講的語法知識測試,筆者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微課在同伴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效果。在實驗的最后,對所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從性質的角度來評價微課在同伴教學中語法知識學習的效果。
4.實驗實施及數據收集和分析
實驗最重要的部分是微課同伴教學過程,考慮到學生在制作微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筆者在授課之前做了大量的指導工作,以保證學生積極順利地完成微課的制作和講解。實驗參考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綜合英語教程3》,在利用微課同伴教學模式時語法點的切入部分為本教材課文中重點難點的語法知識和課后語法練習。
(1)學生對微課和同伴教學模式的了解程度
2015年9月,筆者讓學生用無記名的方式填寫了調查問卷,并將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在綜合英語課堂上以往教師從未用過微課和同伴教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問卷見表一。
表一
問題一的結果:8名學生中選B的占10.3%;選C占67.7%;選D占11.5%;選E占10.5%,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微課教學法不太清楚。問題二的結果:選A占0;選B占10.2%;選C占73.8%,結果說明在綜合英語課堂上主要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幾乎沒有用過同伴教學模式。問題三的結果:選D占69.2%;選擇E占30.8%。問題三說明上綜合英語課如果有微課模式也是以教師微課為主。問卷結果證明在以往的綜合英語課堂上,教師很少使用微課手段進行同伴教學的教學模式。
(2)微課同伴教學模式在綜合英語課堂的實踐
筆者在實驗前對同學們的語法知識進行測試,測試內容是根據實驗內容需求分布,前測試題:句子結構6個,三種非謂語動詞的用法12個、定語從句8個、同位語從句3個、獨立主格結構3個、倒裝5個、虛擬語氣8個、主謂一致關系5個,每小題2分,共100分。
微課同伴教學模式在本實驗中的流程設計:
Part One: sentence structure 100分鐘
Part Two:different grammatical knowledge 15分鐘/每人
Part One部分學生是在第七周進行,Part Two部分8位學生每位都有老師指定的不同語法知識點講解任務,按照Part One的方法進行微課制作,8位學生歷時8周。因為有第一次歷時兩周的第一部分微課制作經驗,從第九周開始,每周的第四個課時學生進行微課同伴教學,要求學生的視頻內容不超過8分鐘,剩下的7分鐘左右為學生互動和教師點評。
(3)教學效果評價
①測試。在第十七周最后一次課,學生參加了一次后測,測試題和前測題的內容分布、難易級別相似。前測的平均成績為61分,后測的平均成績為88分,結果顯示應用微課同伴教學模式效果良好。筆者查看試卷發現高分主要集中于句子結構,基本沒有失分。這說明每個人作為同伴小老師,對其所教的內容掌握程度比作為同伴學生角色掌握得更好。
②問卷。提問的內容主要有:你認為該教學方法評價方式如何?對該教學方法持以哪種態度?是否認為微課同伴教學模式能鞏固語法知識?是否認為英語學習任務完全由自己完成比較困難,還需師生共同完成?是否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對在學校英語教學中采用微課同伴教學模式是否認可?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評價該教學模式的課堂知識吸收率如何?是否希望繼續使用該教學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同學們普遍對這種教學模式持有肯定態度,認為微課同伴教學模式的學習語法效果良好,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知識吸收率,培養學生課堂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微課同伴教學也有其不足:如要求電腦技術能力強,耗時多,對學生課前、課后準備要求高。因此,適當的延長教學時間、督促學生課后作充分的準備,會取得更為突出的成效。
③訪談。在訪談前筆者準備了三個問題:你喜歡這一教學模式嗎?你認為在制作語法知識點的微課過程中最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你認為實施微課同伴教學模式進行語法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制作微課語法知識的評價方式歡迎并認可,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興趣。在錄制微課語法知識點過程中,學生最想解決和提高的是后期剪輯、語法知識、闡述能力以及微視頻的制作。學生認為開展微課同伴教學,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語法知識能力的提高。然而,學生也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如微課制作耗時長、剪輯難,大家會應付任務,導致視頻質量不高,建議制作全程有老師指導。
結束語
筆者在綜合英語課堂上進行了微課在同伴教學中對語法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實驗,結果可看出微課同伴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深受學生歡迎,切實可行。但學生的問卷、訪談結果顯示也存在一些可以解決的問題。總之,通過我們的課堂實踐發現:微課同伴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能力、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交際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并能提高學生計算機實操能力。當然由于實驗時間和實驗對象的限制,更為科學系統的同伴微課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綜合英語課堂的應用仍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級啟示》,《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第4期。
[2]吳秉健:《國外微課資源開發和應用案例剖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年第4期。
[3]林迎春:《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
[4]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第2期。
[5]劉桂花:《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成人教育》2014年第6期。
[6]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7]Gardner,H:http://jiguang.ci123.com/blog/uiiugfhdf/entry/3136,1992.
[8]Gardner,H.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Baltimore: E. Arnold,1985).
[9]朱凌云:《燕燕同伴教學方法與我國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