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這面旗——韓城市教育局以黨建為統領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小記
作者:盛榮康 程 晗
發布時間:2017-10-09 14:32:1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4月20日正午,和煦的陽光灑遍了山里的溝溝壑壑,高黨黨家的土院墻在綠樹繁花的映襯下顯得很特別,此刻,她和兒子靜靜地翻閱著教育局扶貧干部送來的繪本,高黨黨心里如同窗外的陽光一樣,暖洋洋的。
拿什么來感謝你們
高黨黨是桑樹坪鎮雷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父親高澤秀77歲,因病常年臥床;哥哥智力低下43歲仍孤身一人,以打鐵為生;高黨黨35歲,育有一兒一女,女兒高存葉在親戚家生活。因入贅丈夫外出三年無影無蹤,她只能獨自服侍老人、照顧幼子,靠政府兜底和親朋相助勉強度日。
1月22日,父親高澤秀病故,一貧如洗的高黨黨連口棺材都買不起,萬般無奈下,她找到村委會和教育局包聯干部尋求幫助。“接到她的電話,我立刻開車趕到村上,與鎮委、村委會干部及相關部門聯系,全力進行幫扶,”教育局包聯干部張偉峰說,“高黨黨家的確太困難了,根本沒有能力安葬父親,當務之急是幫她把喪事辦了,讓老人入土為安。”在與相關包聯部門積極聯系后,韓城日報社、桑樹坪鎮及包聯干部共為高黨黨捐助現金8000元,張偉峰拿著籌集到的錢,立即與村委會干部協商安葬事宜,由村上成立理事組,幫她將父親順利安葬。隨后,張偉峰與市鎮扶貧辦聯系,為她落實精準扶貧政策保障性資金、喪葬費、低保救助、扶貧保險等資金10000余元。
在金城二中,高存葉也備受學校的關注,作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她除了享受到中省的有關資助政策外,還領到了本學期的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和韓城市專項教育扶助資金共計975元。另外,對口幫扶教師同彩萍、王亞勤、張獅醒經常與她談心、談話,關心她的學習生活,并結合她一周的學習情況組織相關任課老師有針對性地給她進行輔導,每月定期進行家訪。
面對這份恩情,高黨黨無以回報,善良的她只能在下地干活時,多挖一點野菜,送給幫扶她的干部,即便如此,也無法表達她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
扶貧專員“強力助攻”
2017年3月初,張偉峰再次來到高黨黨家,向她介紹新的包聯干部薛孟君。“為了加強力量,提升工作成效,市教育局對包聯干部進行了調整,選派72名工作經驗豐富的教育督導員擔任教育扶貧專員,專職負責脫貧攻堅工作,薛孟君就是其中的一位。”張偉峰說。
薛孟君接過“接力棒”,沒有絲毫的怠慢,及時了解高黨黨的情況,想方設法幫助她尋找脫貧措施。得知她上高中的女兒高存葉一直借住在親戚家,薛孟君又找到高存葉,詢問她生活上的困難,并與學校溝通,了解高存葉學習生活狀況。“現實給我的震撼太大了,韓城現在發展這么好,想不到竟然還會有這么貧窮的人家,我就想,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能改變貧困戶生存的大環境,”薛孟君說,“很心急但卻沒有好的辦法,只能盡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面對高黨黨家的現狀,薛孟君設身處地地為她想辦法,先是幫助高存葉落實教育扶持政策,幫助她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隨后又“自掏腰包”,每月資助高存葉200元,保證孩子每個月的基本生活。“不僅如此,薛孟君經常打電話詢問孩子學習、生活,每到周末,就買些水果去看望她,或者帶她出去吃飯、聊天,引導她樹立學習的信心,現在的高存葉比以前開朗多了!”張偉峰說。
桑樹坪鎮雷鎮村距離韓城80余公里,雷鎮村人居分散,23戶貧困戶分屬4個自然村18個組,從村頭到村尾的距離是20公里,有的地方不通車,需要走好十幾里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些老同志真的很讓人欽佩,不講條件,不怕路遠,用極強的責任心,實實在在地幫助貧困戶,就好像幫助自己的親人一樣,盡心盡力,很讓人感動。”桑樹坪鎮副鎮長席曉斌說。
“我們的扶貧專員平均年齡在55周歲以上,過去都是我們教育系統的精英,是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年齡最大的一個群體。因為脫貧攻堅,大家抖擻精神、堅持深入工作第一線,每天早上六七點從家里出發,自備干糧在包聯村解決一頓午飯,下午七八點才往城里返,工作忙時,有的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能返回,有的帶病堅持工作,有的因為不會開車或家里人不放心,全家組團進村扶貧,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當地干部的好評,我們為有這樣一群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工作得力的好干部而自豪!”市教育局副處級調研員張夏榮說。
把“退堂鼓”再升起來
“叔,我們來看你了!”遠遠地,吳亞琳就看到了正在地里除草的申好斧。
“哎喲,這大老遠的,你們怎么又來了?”申好斧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地頭迎接。
申好斧也是雷鎮村貧困戶之一,家中妻子和兒子均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已經71歲的申好斧既要照顧妻兒,還要忙農活,日子過的非常艱難。第一次到申好斧家,吳亞琳就被申好斧的妻子薛翠和兒子申紅嚇著了,“兩個人罵罵咧咧,根本不讓人靠近,也不聽我們說話,我們只能坐到門口或者地頭聊天,去的次數多了,也就慢慢熟悉了,來了十幾次,老太太第一次愿意和我說話,”吳亞琳笑著說,“申好斧不在家里,肯定就在地里干活,走吧,咱們去找他。”
擔任扶貧干部一個月的吳亞琳,已經能快速地找到申好斧家的地。“叔,上次給你說把申紅送去山西治療的事情你考慮得怎么樣了?”吳亞琳問道。
“唉,我不想讓娃去了,早上我到鎮衛生院回過話了。”申好斧說。
原來申好斧是因為鄰居治療精神病花費了兩三萬元卻沒有效果而打了“退堂鼓”。“叔,你可千萬不能打退堂鼓,咱一定要把娃的病治好,你今年已經70多歲了,還能照顧娃多長時間,等你動不了了,申紅怎么辦?每個人的病因都不一樣,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應該去給娃治病,申紅要是看好了,出去謀份工作,咱們這個家是不是就能脫貧了?”吳亞琳一遍遍耐心地勸說著,直到申好斧點頭同意。
以前在教研室工作的吳亞琳,溝溝畔畔的山區學校她都去過,可當到了申好斧家,看了他們生活的環境,才知道真正的貧困是什么樣子,就不由自主地想去幫助他們。回到家里,吳亞琳把拍攝的照片發送到微信朋友圈,配文寫道:叫一聲叔啊,我愿為你竭盡所能!“當時這條信息得到了許多朋友的關注,并留言說愿意和我一同幫助申好斧,但我知道,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要讓貧困戶真的脫貧,還需要再努力、再做工作。”吳亞琳說。
“每位扶貧專員數十次往返于市鎮村,只為幫助貧困戶落實每一項扶貧政策,這些天的精準識別工作,督導們更是早上八點到村里,晚上十點多才走,自始至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和責任感,也感染著我們村干部努力投入工作。”桑樹坪鎮雷鎮村第一書記薛力軍說。
據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康宏介紹,教育局在精心開好局班子“脫貧攻堅、責任在我”專題民主生活會的基礎上,抓住學校和包聯村兩個重點,由班子成員和機關中層黨員干部組織指導,把脫貧攻堅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到了田間地頭和工作一線,在逐校召開組織生活會的同時,深入五個包聯村指導村級組織生活會,實現基層黨員干部、包聯教師,包聯村三委成員思想認識的再統一,也是全市范圍內層次最細、涉及干部最多的組織生活會。
一個多月以來,市教育局“9+72”扶貧工作小組連續深入桑樹坪鎮5個村48個貧困戶,配合鎮辦、村組認真做好入戶調查、清理、核實工作,確保該入的入進去,該退的退出來,同時深入了解村情,摸清村子在水、電、路、氣、文化、養老設施等方面的短板,調研完成包聯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方案。
此外,為了深化“雙萬工程”,經過精準摸排核實,市教育局配套實施了“雙千工程”,按照“局領導包聯鎮(辦)、鎮(辦)教育組包聯學校、學校教師包聯貧困學生”的辦法,選派教學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作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的包聯教師,與1102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設立局、鎮、校三級網絡脫貧攻堅作戰室14個,做到了教育扶貧工作網格化管理,實現了扶貧包聯工作全覆蓋,無死角。同時,采取“生活上關心照顧,學習上幫助提高,情感上交流疏導”的辦法,廣泛開展“三個一”活動,做好“扶智”“扶志”兩篇大文章。為助力全市脫貧攻堅,市教育局一是嚴格執行中省有關資助政策,發放2017年春季學前一年教育貧困學生補助、義務段寄宿制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等國家資助金700余萬元,同時,自籌資金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發放地方資助金27.5475萬元,惠及中小學生及幼兒793人。二是與慈善協會聯合舉辦的“六一兒童節愛心人士、企業與貧困學生一對一結對認領、幫扶”正在落實之中。三是通過動員愛心企業、吸納愛心資金,在100萬元的基礎上,致力于將“韓城愛心教育基金”的資金數和社會效益發揮到最大,將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困難教師和全系統突發事件處置有關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白雙朝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黨建工作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統領作用,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進一步優化方法、統籌各方資源、提高工作成效,充分發揮“9+72”組合和全系統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包聯教師的政治、智慧、作風和人脈資源優勢,把“有多少問題解決多少問題、誰有問題就解決誰的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落實到位,讓群眾收獲更多“教育獲得感”,分享作風建設和全市追趕超越、加快發展帶來的紅利。用干部走好群眾路線的堅定步履,打通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最后一公里”,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決不能當耳邊風,一句必須頂一句”的要求,在韓城教育系統奏響最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