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3年,我對學生以嚴導其行,以愛暖其心。但近兩年發生的兩起學生騙假事件,讓我感觸良多……

騙假的兩個真實案例

案例1:張花(化名)說她發燒需要掛針請假,我準了。但事后我了解到,原來她和另外一個學校的男生去談戀愛。我找其談話,她保證不和那個男生來往了,我也沒有和她家長聯系。之后,她確實改了,成績也上來了。后來,一個自稱是張花家長打來的電話,說張花發燒需要在家掛針。我對他驗證了一會兒,感覺沒問題,就同意了。可是到第二天早上她竟然沒來,我從注冊簿找到家長電話,家長說沒這回事,要我找人。事后知道,張花是去和沒讀書的李三商量出門打工的事。此前張花在李三家住過,李三讓家長到張花家提親,張花家長沒同意。原來張花家長知道孩子在哪兒,把我蒙在鼓里,想通過我和李三家長進行交涉解決問題,太不負責任了。

案例2:吳迪(化名)說她爺爺死了,需要請一天假,我看她傷心的樣子,就準假了。可她沒準時歸校,聯系家長才知道,她爺爺10年前已經去世了。最后家長很快在網吧找到了她,家長找到后,當我面狠狠地打了她一頓,我趕緊拉開。她保證以后不違反任何紀律,如有違反,自動退學,我原諒了她。此后的表現一直很好。又一次,她來給我請假,說她爸剛才打電話說她婆的心臟病犯了,叫她趕緊回去,請一天假,還說讓我給她爸打電話證實,我給她爸打了幾次都在通話中,看她著急,就準了。后來我連續給她爸打電話,一直通話中,換了一部電話打過去,竟然打通了,家長說沒這回事。原來她在她爸手機上把我的號碼加入了黑名單,騙假是去見網友,三天后才找到她。

對 策

根據學生騙假情況,我想出了一些對策:1.不允許短信請假。2.如周末在家需要電話請假,必須讓家長親自打電話,并驗證家長的電話號碼。3.學生當面請假說是因病和事需回家,要注明請假事由,寫清請假時間和直系親人聯系方式。當場和家長聯系,告知學生家長。如暫時聯系不上學生家長,要求學生到家后用座機回撥。4.對于學生請一兩節課不需要回家的,實行請假陪護制。一是激發學生互助關懷;二是互助監督;三是盡量減少安全隱患。5.每周公布一次學生事假、病假、曠課、逃課和遲到的情況,讓每一名學生都處于監督之下。

一點兒困惑

上述措施,確實杜絕了一些不安全事故的發生,但不得不承認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做,感覺加大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有些學生想:就請個假,或讓同學陪或通知家長,不信任我,老師太難說話了。我這樣做到底合理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點評:兩個騙假案例,一個為戀愛而騙,一個為上網和約網友而騙。兩個均為人際關系的案例。令人吃驚,卻又是預料之內的事。學生為什么要騙假?因為,正常的人際交往無法滿足成長需求,“違法”請假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回應。于是,為了達到請假的目的而騙。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無非是堵和疏。可以從四方面來做:

一、深入了解學情

對全班學生分類,哪些學生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學生比較放心?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了解學生:新班組建時,通過調查問卷對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朋友圈有個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個別談心,既可以面對面察言觀色感知學生情況,又可以通過聊天了解班內其他學生的狀況,在無意的閑聊中,老師會掌握很多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寫周記,每周一篇千字文,必須寫生活中的事,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幾十篇周記,信息量極大。周記是動態了解學情的利器。

堅持班委會周例會,通過班干部例會了解學情,班干部生活在“群眾”之中,對學生的了解比老師多,他們會提供更加合理的解決方案供老師參考。

對問題學生請假要重點關注。

二、做好思想教育

鑒于班級騙假情況嚴重,有針對性地召開一節解決請假問題的班會。可以通過幾個問題的討論達成共識。第一環節,調查問卷,你騙過假嗎,是什么時間實施的,你了解范圍內的咱班學生有多少人騙過假(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第二環節,你認為他們為什么要騙假?第三環節,騙假有哪些危害(以案例研討方式展開)?第四環節,制定請假公約。

召開系列指導學生正確人際交往的班會。如合理交往,健康成長;擁抱友好,遠離暴力;友情樹;友情,愛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

三、用制度規范請假

在班會教育的基礎上制定請假銷假制度就順理成章了,學生請假需要得到家長許可方可離校,學生回校家長需要短信告知返校時間,班主任回復:收到。家長的聯系方式,在開學之初,家長送孩子上學時統計完畢,表格放在教師的抽屜里,便于核對。

制度因時而生,制度因人而定。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適合的制度。筆者曾帶過不同類型的班級,帶重點班時,很少有人請假,根本就沒有這些問題,而且家長電話一打就通,筆者帶重點班七年也沒遇到請假問題。現在帶差班,一天請假的人數,相當于重點班一個學期請假的人數,而且各種理由,如肚子疼,頭疼,眼睛疼,接水時手燙傷了,走路時腳受傷了,吃飯吃撐了,眼鏡腿壞了,心情不好,學不進去,不一而足。奇奇怪怪的理由,令人瞠目結舌。這時,我采用了請假公示制度,學生請假后要在班長處登記,并張貼在班內公示欄內,通過班級公共郵箱或微信群,每周向全體家長反饋一次,引起家長們的關注。

這些做法,肯定會有人說侵犯學生隱私權,剝奪學生人身自由,我們要相信學生,我們要無限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美好向善的心靈,每一個孩子都會管好自己,自主管理是真正的管理。管控模式是原始落后的管理方式。這些理論永遠正確。對不起,當一個孩子因老師沒能識別真假而給了假,在騙假后或死或傷或從人間蒸發,這時,家長到學校鬧個不休,老師惶惶不可終日,丟了工作且不說,說不定一輩子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請問,你的選擇是什么?或許你會說,這不可能吧,不要把學生想得那么壞。

筆者曾在私立學校工作多年,可謂“見多識廣”,老師被家長拎著片刀滿校園追的景象見過,家長又哭又鬧找老師要人的景象見過。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學生從樓上跳下來,家長每年到學校燒紙的景象也見過。我不是被嚇破膽了,而是變得更加理性了。感情不能代替基本的理性,否則,你走著瞧。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根據班情定規則。這樣做法似有師生疏遠之嫌,但只要跟學生講清楚,這既是對學生的保護,也是對學生及家長的負責。我相信,學生會理解的。再配以對學生和家長的適宜的思想工作,就可以減少負面影響。這也是培養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有效途徑。

四、加強家校合作

第一次騙假事件出現后,把案例寫出來發到家長微信群(注意:要聲明是外班的事件,案例中的人不要用真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設計幾個問題請家長們討論,如,您的孩子未經您同意就請假外出了,您認為合理嗎?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怎么辦?孩子請假需要規范的請假流程嗎?這樣層層遞進式的設問,問題不辯自明。經過討論后,與家長達成共識,爭取家長對嚴格請假程序的支持。

——秦望(著名班主任工作專家,中國名班主任工作室——8+1工作室主持人,《班主任之友》、《班主任》雜志封面人物。其專著《光輝歲月》入選《中國教育報》2011年影響教師的100本書,策劃出版《中小學班會教程》系列叢書(10本)。以“情理交融,睿智幽默,案例鮮活,廣接地氣”的講座風格受到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