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謝的馬蘭花——記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教師丁海燕
發布時間:2017-09-29 10:13: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編者按:由陜西省總工會、陜西省教育廳聯合評選出的20位陜西省2016年“最美鄉村教師”,是全省廣大教師學習的榜樣。他們以獻身教育事業的理想信念、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敦實深厚的學識學養,扎根農村教書育人,為我省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發揮了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2017年9月8日-15日,省總工會、省教育廳又從以上20位教師中遴選出11位教師,分兩組在全省作巡回報告。本刊第9期和第10期專門針對這20位“陜西省最美鄉村教師”進行特別報道,以獻禮第33個教師節,并期望大家都來關注鄉村教育、關心鄉村教師、關愛鄉村學生。
丁海燕是革命老區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的一名回族女教師。多年來,她扎根山區,嘔心瀝血,教書育人,用無私的愛心托起山區孩子的美好未來,用忠誠的擔當譜寫人民教師的華美篇章,被人們稱贊為“永不凋謝的馬蘭花”。曾先后榮獲旬邑縣“模范共產黨員”“2008感動旬邑十大模范人物”“十大女杰”稱號,中共咸陽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中共陜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并應邀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觀禮閱兵。
丹心寫忠誠,熱血鑄師魂
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丁海燕當年步入社會后的最大心愿。198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丁海燕在距離旬邑縣城50余公里的馬欄山區當起了代課教師,那時起,學校和學生便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初登講臺,丁海燕深感自己學識不足,無法勝任教學工作,她決然放棄節假休息,積極報名參加函授學習,1991年,她拿到了函授中師畢業證書。
夜以繼日的頑強學習,年復一年的辛勤工作,讓她積勞成疾。2003年,丁海燕被確診為雙側乳腺增生。她婉拒了醫生住院治療的建議,僅帶了些許藥物就回到學校。因治療斷斷續續,病情日益加重,2004年被確診為纖維瘤,并伴有血壓下降等并發癥,但她堅持帶病工作。2007年,已有9個月身孕的她又一次病倒了,可臨近期末考,她怕影響孩子學習,繼續帶病工作,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她的孩子卻沒能保住。面對著刻骨銘心的傷痛,她沒有怨天尤人,僅休息6天,就撐起孱弱的身軀走上了講臺。由于工作業績突出,2008年她順利轉正。
以愛育桃李,教書先育人
馬欄地處山區,一些孩子行動懶散、語言粗俗、不講衛生,甚至抽煙酗酒,她就利用品德課、語文課、班會、少先隊活動等機會,精心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有些孩子不愛洗頭梳頭,怕洗臉洗腳,她就親自幫他們洗頭、洗臉、洗腳。
她視生如子,時時處處急學生所急。有一年冬天學校收假后第一天晚上,聽說寄宿學生馬營瑩未歸宿,丁海燕來不及等丈夫回來,也顧不上熟睡的孩子,立刻叫上同事和學生四處尋找,得知馬營瑩當晚寄宿在親戚家后,已是夜里十二點多了。回到家中看到丈夫抱著哭啞嗓子的孩子在地上亂轉,家里一片狼藉,丁海燕趕快動手整理起來。
班上轉來一名智障孩子崔天寶,經常欺瞞家長、哄騙老師,破壞同學學習用品。同學們大多歧視他,甚至與他動手。丁海燕經常利用課余時間,以母親般的語氣和舉動與他交流,經常讓他到家吃飯,給他衣服、學習用品,指導他與同學相處。在丁海燕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天寶變得既可愛又懂事。他經常主動幫同學打掃衛生,幫老師倒垃圾、拿教案、送作業,他還給丁老師捶背、送畫、提醒休息等。
她不僅教育孩子怎樣學習,更教育孩子怎樣做人。常利用活動課、節假日,帶孩子們到“五保戶”家庭,給老人挑水、洗衣、做飯、喂藥、撿柴;她還與孩子們自編了一些小節目,給孤寡老人表演。
恪責擔道義,維護大團結
馬欄回漢雜居,作為一名回族黨員教師,丁海燕深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宗教和諧穩定的大義。平常的工作中,她特別注重做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經常利用機會給學生講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小故事,宣傳黨和國家出臺的系列民族優惠政策等。她還利用與回族學生家長接觸的機會,對其家長進行思想開導、教育,宣傳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對回漢學生之間的矛盾,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進行調解。一次課堂上,丁海燕發現回族學生胡吉飛、胡利平趴在課桌上情緒低落。經了解得知,中午學生灶改善生活,飯菜中有大肉,使這兩位學生餓肚子。丁海燕找到他倆說:“下午你們來我家,我給你們開小灶。”
奉獻忘自我,美名傳四方
同事高利利是延安洛川人,初來學校時人生地不熟,面對眼前的高山深溝,她一度心灰意冷,情緒低落。丁海燕就經常找高利利談心,給她送好吃的,在其懷孕生病期間,徹夜陪伴她打吊針。在同事張爭的眼里,丁老師備寫的教案整潔大方,一筆一畫端端正正,三十年如一日,從不馬虎。即使現在每天受著病痛折磨,手不停地抖,頸椎、腰椎也不好,但她從未改變這種認真的態度。張爭說:“丁老師的品德對我們年輕老師影響很大,給我們樹立了標桿,使我們懂得了人生的真正價值!”
30年歲月不尋常,丁海燕一直扎根深山,就像一朵樸素的土生土長的馬蘭花,以赤子之心為山區孩子們的未來撐起一片藍天,而這一切在她看來,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