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一個問題——2017年,華語電影圈最引人注目的電影事件是什么?《戰狼2》的高票房想必會毫無疑問成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用驚天逆襲形容這個50多億票房事件也并不為過。而如今,網絡上沸沸揚揚有關《戰狼2》的討論,也大多都圍繞著50多億這個數字展開。確實,這樣一部從電影本身能夠發現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的軍事商業片,賣到如此太出乎人們的意料。

但是,如果我們關心《戰狼2》只關心它在商業上的成功與否,那么眼光未免太狹隘,畢竟,所有表面的成功之后,都有大量不為人知的努力,這個法則套用到影片主創吳京身上,同樣合適,甚至更具有代表性。看影片介紹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主演吳京身兼影片導演和第一編劇。就華語圈的動作明星而言,這個現象非常少見。事實上,無論是動作演員本人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從大眾的眼光來看,動作演員只需要做到打得好看,能吸引觀眾進電影院就好。但顯然,吳京選了另外一條道路,不僅要能在鏡頭前打得好看,還要能做好幕后工作。不單單是一個演員,也要成為優秀的電影人。最終,《戰狼2》的成績和不完美,恰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的成長。

相比《戰狼2》中冷鋒的英雄之路,主演吳京在現實中的成長故事,更具有探究的價值。出道二十余年,吳京是大家熟悉的演員,提到這個名字,我們或多或少會想起他參演過的一些影視劇,很多人對其中吳京的表現記憶猶新,也通過這些角色喜歡上了這個拍戲非常認真,甚至搏命的演員。但是,盡管多年來,參加了數量眾多的影視劇的拍攝,吳京留給大家的印象卻是,這個演員挺可惜的,什么戲都接,連一些爛片都接,不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演藝之路,錯失了成為一線功夫明星的機會。入行這么多年,作為一個演員,都沒有成熟的個人定位。這樣一種境況,甚至引發了知乎提問“什么制約了吳京成為更優秀的演員”。

這個問題問于2012年底,那個時候,《戰狼》還沒有拍攝。現在看起來,這個提問人有些著急,但自1995年出道,到2012年吳京已經當了17年演員。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很少有人有耐心花費17年去成就一件事情。而經過了17年的時光,吳京都沒有成為功夫巨星難怪有旁人替他著急。2015年《戰狼》的問世,才讓我們意識到,也許吳京并不是不知道該怎么做,而是,他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戰狼》系列證明吳京對自己的人生自有規劃,他會參演一些質量不夠好的影視劇,應該出于一種能夠多方位學習影視制作方方面面的考慮,同時也是在動作片市場江河日下的時期尋找自己定位的過程。而身為一個演員,更難得的是,無論扮演的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以最認真的態度去完成工作,從無懈怠。從職業的角度判斷,他已經非常優秀。但是,雖然不了解真相的人對他的職業生涯的擔心只是瞎操心,但這種瞎操心卻帶出一個社會話題——我們該花多少時間變成優秀的人,而優秀的標準又是什么?換個角度,針對吳京不夠優秀的疑惑,其實意思就是他為何入行17年了,還不夠成功?那么,吳京遇到的質疑可以歸納為人生在什么時候應該達到成功這個狀態,而什么樣的情況能夠被定義為成功。無論前者還是后者,恐怕都是現代人關心的問題。盡管終其一生,絕大多數人達不到目前漢語中“成功”這個詞所包含的意思。但是,成功卻是我們這個時代,備受萬眾矚目的詞匯,成功的人,也必然會成為萬眾矚目的人。只不過,追求成功雖然是好事,但是太過焦急或是成功的定義過于單一就肯定會起到反作用。

面對這種時代的集體性焦慮,吳京從演員到較為全面的電影人的道路,從一個“功夫小子”蛻變成“硬漢戰狼”的成長過程,無疑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啟迪,寫到這里,對比吳京相對而言的大器晚成,我突然想起另外一個人,“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兩相比較,吳京有些曲折的成才之路,并不合現代人的口味。大家更推崇的是“出名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這樣一種觀念,而事實是,這句話才真正耽誤了大家達到成名這個境界。因為,真相是,大部分情況下,在具備各種天時地利人和之后,成名是個需要漫長過程的事情。更殘酷的真理是,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注定會平庸一生。在這種情況下,盲目焦灼地追求不適合自己的“成名”,只會適得其反,最終人生真正一事無成。

說到這里,似乎絕大多數人可以放棄變得更優秀更為成功這個意圖了,確實如此,但這不表示可以放棄對理想的堅持。因為付出確實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則肯定沒有回報。更不能指望今日付出,明日就要看到回報。按照這個邏輯,吳京早就該認命,放棄當導演的夢想——安心做他半紅不紫的動作片演員。盡管《戰狼2》的成功有一些其他因素但歸根結底,《戰狼2》有今日的成果,建立在吳京為之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之上,建立在他22年的勤勉工作之上。從《戰狼》的籌備歷盡困難,不被圈內人看好,尋找投資過程一波三折,不惜押上自己全部身家,到《戰狼2》制片方對票房預估并不樂觀,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夠圓滿,都可能導致《戰狼》系列的不復存在。如果結果真是如此,則這五年的時光,對吳京而言,最大的收益可能僅是片酬更高一點。而網絡上也許又會出現一個關于吳京為何還沒有變得更優秀的提問。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就算真的是如此,吳京依然會在選定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1902年,27歲的詩人里爾克應聘去給62歲的畫家、雕塑大師羅丹當助理,在初出茅廬的詩人的猜想中,名滿天下的羅丹一定過著十分浪漫、瘋狂、與眾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實景象與想象中的大相徑庭,羅丹竟是一個整天孤獨地埋頭于畫室的老人。里爾克問他:“如何能夠尋找到一個要素,足以表達自己的一切?”羅丹沉默片刻,然后極其嚴肅地說:“應當工作,只要工作。還要有耐心。”

就是這樣,雖然我們不停工作,也未必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但若沒有屢敗屢戰的決心,忍受一切的挫折、困難、寂寞,以無盡的耐心工作的信念,我們將永遠不會尋找到那個表達自己的要素。對于吳京而言,經過17年的積累,通過《戰狼》系列,他已經找到了表達自己的要素。而此時,也就是一個人成就了自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