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 ——記西安交大二附中讀書工程
作者:唐李佩 胡玥
發布時間:2017-09-27 10:31:2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在“開學第一課”上家長和學生一起領到學校發的親子共讀書
師:“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里長大的”,同學們對這句話熟悉嗎?
生:這是我們初一學過的林海音《竊讀記》中的一句話。
師:是的,學過《竊讀記》,我們對作者林海音及其創作風格有了一定了解,本學期我們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今天的閱讀課,前20分鐘是對《城南舊事》的導讀,后20分鐘自由讀,請大家先讀一讀內容簡介,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初步感想。
……
在西安交大二附中的課表上,除了國家規定開設的科目外,每班每周還有一節閱讀課,以上便是該校初二四班本學期第一節閱讀課的課堂場景。這節“閱讀課”不是語文課的“化名”,也不是“擺設”,而是專門給學生開辟的讀書時間,要完成學校每月共讀一本書的任務,這節閱讀課“功不可沒”。
“以前聽爸媽說上初中后功課緊張讀課外書沒有時間,只讓我安心完成學校的作業,但是來到二附中發現學校有閱讀課,每月發的共讀書有了充分的課堂時間可以閱讀,我和同學們常常是一節閱讀課讀得不過癮,想知道情節的進展就又在課間讀,回家讀,想辦法找時間讀。一個月四次閱讀課還沒有上完,我們就把書讀完了,還完成了讀后感寫作,覺得自己好有成就感!”學生李曉睿說到。
在開足開齊其他課程的情況下,多加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和家長少了“讀書沒有時間”的顧慮,也讓學生自愿擠出了更多時間進行閱讀,這算是西安交大二附中“閱讀課”的附加效應,據統計,在該校上中學六年,每個學生會完成近90本必讀任務,而這節閱讀課只是該校讀書工程推進中的創新之一。
為了讓學校圖書室的書不再“沉睡”,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扎實推進讀書工程,自2012年秋季起,西安交大二附中在書香校園建設中開啟了“六變”模式:首先,變借書看為發書讀,圖書室按照國家教委推薦的中學生必讀書目購置圖書,并按照年級學生數確定每種書購置的數量,做到人手一冊,每月學校給學生發放一本文學名著;第二,開設名著導讀課,變自由讀為引導讀;第三,落實讀書摘抄、筆記,撰寫讀書心得,變淺閱讀為深閱讀;第四,開辟優秀讀書心得展示欄,舉辦讀書演講比賽,變自己讀為合作讀;第五,學校收藏學生撰寫的優秀讀書心得,變欣賞讀為激勵讀;第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給家長也有閱讀任務,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每個教室外都有班級專屬的讀書展示欄
閱讀是精神的成長和文化的提升,精神看不見可以從精氣神感覺到,文化看不見可以從生活態度和言談舉止表現出。如果說西安交大二附中在閱讀的“六變”中有哪些看得見的成就,那一本本裝訂成冊的學生、家長寫的讀書心得便是一個耀眼的成果。
“五年中,每學期每個班級教室門外的讀書展示欄,連續展示并定期更換,每學期每個年級定期舉辦的讀書交流演講大賽,學校收藏裝訂成冊的近800本學生、家長優秀讀書心得集……都在見證著學生閱讀成長的歷程。”校長孫鵬偉談到。
學生劉可欣的家長在讀書心得中寫道:說句老實話,在教育孩子讀書方面,自己也沒有經驗,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作為成年人,能夠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是讓孩子真正愛上讀書,愛讀好書,并能夠真正從閱讀中獲得知識、享受樂趣、引發思考、付諸文筆,卻是一件大人自己有時也做不好的一件事……學校的讀書工程讓我看到孩子對閱讀的熱愛和堅持,親子閱讀拉近了我們和孩子的距離,讓我們和孩子沐浴書香共同成長!
在老師、家長眼里學生寫讀書心得能夠促進他們扎實閱讀,寫作有話可說,思維更加活躍,而在學生眼里,學校讓寫讀書心得并在教室外開辟讀書展示欄則是“以文會友”的途徑。
初二的任思夢說:“當我們在班級內交流讀書心得時,發現有同學和我對某一個情節或人物有相同感受時,我很高興。當我看到同學寫出了我想表達卻不知該用文字如何表達好的讀書感悟時,我特別驚喜,會主動去和那位同學再做深入的交流。看到和我視角不同的讀書感悟,我也會認真拜讀。我和好朋友還會經常看隔壁班的讀書展示欄,有時還會到高中部看學長學姐寫的讀書心得,我們會因為看到一手好字而記住一位同學的名字,也會因為好的文章而想認識作者。”
“我與書的故事”演講比賽
閱讀有了時間保障,讀書心得促進了交流,而對經典書籍的導讀和閱讀檢測,則讓閱讀有了“價值”引導。“拿到大部頭的經典名著,我確實心里有些發憷,但通過老師的導讀讓我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馬晨義說到。
據特級教師王吾堂介紹,教師除了精心設計名著閱讀的導讀教案,還要與學生一起同步閱讀名著,制定閱讀跟進計劃,對名著既有宏觀的把握、高屋建瓴的認知,又有微觀精到的理解、精準的感悟、精細的品味,并做到同步跟進,與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感受名著的魅力,交流多元理解的感想。
“讀《大衛·科波菲爾》對我們來說有什么現實意義?”“簡述《巴黎圣母院》中一個令你震撼的場面。”“《三國演義》中,有兩個人詮釋過英雄之一概念,是哪兩個人?在你看來,什么樣的人配稱其為英雄?”精心設計閱讀檢測試題是保證名著閱讀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試題的設計,應該既有宏觀思維,又有微觀意識。不能只重思想內容,也不能只重藝術技巧,應該多面涉及,有所側重,重在將名著價值,包括思想情感的價值和藝術美學的價值,化為生命文化的內在血液和精髓、外在氣質和性情。”王吾堂談到。
在孫鵬偉看來,讀書工程的落實中,教師是關鍵。要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得是優秀的讀書人,才能成為讀書工程的引領者。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共讀一本書,有計劃的為全體教師發放了《永不抱怨的世界》《教師成就希望》《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等書。這些閱讀的書目,均由教研室和各教研組共同商議確定,內容涵蓋教師的心理和思維,教育的歷史與沿革,教研的方法和目標等。
教師讀書演講比賽
同學生閱讀一樣,每一本書目在閱讀之初,先由教研室指定老師為全體老師做內容的導讀,對其中的主要觀點、主要章節、精彩片段進行解讀,增強老師的閱讀興趣,提升老師的閱讀欲。同時開展教師撰寫讀書心得體會、教師讀書心得演講比賽以及讀書沙龍等活動,并編輯教師讀書心得。每一次的演講比賽,每個教研組都選派最佳老師參賽,提振士氣,歷練素質;每一次的比賽,都成為老師津津樂道的話題;演講的賽場,彰顯出青春的靚麗和知性之美,更體現出作為優秀教師的修養和氣質。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秦萬學老師說:“我們學校教師的讀書工程,已經成為教師的打底工程,有效促進了教師智慧成長。”
在2017年秋季開學家長座談會上,一位閆姓家長談到:“我的孩子今年從二附中初中部升入高中部,我很欣慰在未來的三年中,孩子能繼續接受書香的熏陶,希望他升入大學、進入社會后繼續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讀過的書能內化為他的血液和骨骼,讓閱讀對他來說就像是呼吸一樣必不可少,我相信學校會幫我培養出這樣愛閱讀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