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搞營銷要有底線
作者:鐘焦平
發布時間:2017-08-03 11:22:2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每到暑假,各大城市教育培訓機構為招生可謂費盡心思。近日,成都市民李先生看到一家培訓機構的廣告牌上,打出了“學渣逆襲班”的概念。這令他不快,“難道去上課的都是學渣?”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學渣逆襲班”為初一到高三的提分補習班,針對英語和數學兩科,覆蓋單科成績在120分以下的學生。事實上,即使按照學習成績的維度進行評價,120分左右的學生在成績上已經可稱優秀。顯然,這種分類根本沒有任何科學而言。更讓人憤怒的是,培訓機構本屬常規教育的一種補充,同樣從事教育事業,但以“學渣”來稱呼學習成績略有不足的學生,毫無疑問,是忘記了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身份。
在這種營銷背后,培訓機構放棄了對他人的基本尊重?!皩W渣”原是自嘲,甚至是自謙的說法,是部分成績略差學生對自己成績的評判。但這種稱呼一旦范圍擴大,則成為一種人格上的侮辱。正如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可見到有人用自己的缺陷進行自嘲,但自嘲的內容僅限于其個人使用,如果他人用這種缺陷嘲弄其人,就成了人格侮辱。個別培訓機構直接使用“學渣”一詞,正是對他人自嘲詞匯的不當擴大。許多學生覺得受到冒犯,表示絕不會到這種培訓機構學習,就是因為這種不當使用的詞匯,給當事人帶來人格的不適感。這顯然有悖于作為教育培訓機構的底線。一個不知尊重學生、尊重他人的培訓機構,又怎么可能贏得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呢?
教育培訓機構承載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和尊重,這種尊重,來自培訓機構作為“教育者”的專業性。這種專業性,要求他們要有起碼的教育常識。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教育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學習成績,而是人格和身心、潛力的全面健康發展。目前在絕大多數學校里,都已經沒有了“差生”的說法,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評價。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學習成績并不理想,但他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善于組織大家開展活動。這樣的學生,教育者能隨便貼上不好的標簽嗎?顯然不能。評價一個學生,應該有更為全面的視野,這是我們教育的共識。很顯然,個別機構熱衷于用“新鮮詞匯”來進行包裝,缺乏對教育常識的尊重。
更何況,教育教學有其自己的規律。讓學生的學業成績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可以說是一項綜合的“藝術”。至于要在短期的培訓班里獲得“逆襲”,大概是天方夜譚了。這類“我有靈丹妙藥式”的宣傳,可以說是教育功利化的產物。在他們看來,培訓為利益服務,吸引眼球,讓更多人關注到他們的“與眾不同”,自然就有更多機會招收到學生,從中獲取利益。教育理念有問題,教育目的太偏向于利益,出現這種營銷炒作就不難理解了。
放棄教育常識和規律,把教育當作“生意”,是此類“搶眼球”概念營銷背后的本質。對于這種機構的營銷炒作,需要相關部門對他們進行相關警示和規范,對于不符合教育基本理念的培訓機構,早一些淘汰才會給社會少一些誤導。
我們不要忘了,教育培訓機構是常規教育的補充,從業人員同樣是教育者,應當秉承科學的教育理念。培訓機構要通過個性化的服務和合理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從中得到收獲。每一個好的教育培訓機構,要有自己應該遵循的底線,尊重教育常識和規律,培育科學教學理念和弘揚正向的教育理想。唯有如此,才對得起社會對培訓機構的“教育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