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階段,思想品德課可以說是一門比較尷尬的學科。一方面,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起著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其內容的枯燥性,較強的理論性,學生不感興趣。因此,怎樣上好思想品德課,如何使學生們喜歡這門課,成了每一位思品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有魅力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一定是一種藝術性的教學。如今,教學的藝術性已成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的重要尺度。作為思品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以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的需要。

一 、激發學習興趣,創建和諧課堂

在講《我們向往公平》一課時,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中國好聲音》,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七嘴八舌地說開來。我請一位同學簡要介紹一下它的規則,接著讓同學們討論這樣公平嗎?再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講一講你希望的社會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自然引入課題,學生興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其行為會影響到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拋棄傳統的、呆板的、腐朽的教學理念,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搭建平臺,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感受到參與的快樂和取得成果的喜悅。

學習畢竟是一件吃苦的事,必須要教會學生“苦中作樂”,教師要做快樂的使者,以積極的生活態度,風趣幽默的語言,高尚的人格去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習成為快樂的事。

二、深入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關注和善于搜集與學生生活相關,與社會經濟、政治等領域相關的材料。用鮮活生動的社會生活來闡述思想品德課,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講述《生命健康權》時,我引入了山東“問題疫苗”事件,組織學生討論:“問題疫苗”事件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問題疫苗”事件引起全國嘩然的原因是什 么?學生根據多媒體觀看該事件,對生命健康權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對這一權利的重要性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增加了學生的信息容量,培養了學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思想品德課不僅要和社會熱點緊密聯系,而且要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

在講述《為正義高歌》一課時,我引入了老人摔倒無人敢扶事件,湖北省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場門口摔倒后,無人敢扶。一個半小時后才被送往醫院救治,李大爺終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李大爺當時是面朝下摔在地上的,事后,李大爺的老伴悲憤地說:“如果當時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幫他轉個身,或許他就不會死……”我組織學生討論,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有人需要幫助要不要伸出援助之手?學生討論得很激烈,發言也很積極。最后得出結論:社會需要正義,我們應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以實際行動踐行正義之美。

實踐證明,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意志的磨煉。大大增強了思想品德課德育的實效性。

三、改變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老師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觀,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改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都應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我所在的學校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改成了餐桌式教學,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按學習狀況給學生分類,優等生和學困生搭配均勻,由小組長負責本組學員的學習情況,各組之間有具體的評比細則,課堂采用導學案進行教學,學生有了學習的主體依靠,又有了分數的激勵,目標明確,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明顯。

總之,思想品德課教學就是要結合學生實際,取材社會生活,使枯燥乏味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結合時代精神不斷賦予新的內容,以增添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和張力,使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不斷彰顯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