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很容易脫離正常學生群體,他們心靈更加脆弱敏感。對待這樣一個群體,需要班主任格外關注。班主任通過關愛、贊美、誘導,能夠將后進生從不自信、不自尊中解放出來,幫其找到新的人生坐標。

一、真誠愛護,走進后進生的內心世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只有教師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當教師對學生懷有真誠之心,學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經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看出了教師的善意和對自己的真誠愛護,就會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就會敞開自己的心扉,樂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態度冷漠(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教師對待“后進生”身上),甚至隨意踐踏學生自尊,就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和反抗。后進生因為調皮,常常做錯事,也可能以撒謊來欺騙老師。對待學生的撒謊,我不會當眾揭穿。有一次,班里有位后進男生上午沒有來上學,說是頭痛,到下午上課時,我發現他一點事也沒有,而且神采奕奕。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親切地問他:“你的頭還痛不痛?現在怎么樣,好了一些沒有?”他臉紅了,搖了搖頭,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沒有頭痛,我撒謊了,是因為昨晚沒有寫完作業,所以……”我沒有生氣,還表揚了他敢于認錯的勇氣,并教育他以后要認真學習,按時認真完成作業,做事要誠實。以后他一有什么事就告訴我,我們之間還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二、及時贊美,發掘后進生的閃光點

后進生常常受指責,這無形中會使一部分后進生形成自卑心理,跟成績好的同學一起,總是認為不如別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為二,有消極因素和積極因素。后進生身上自然也有“閃光點”,作為老師應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盡可能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一點肯定和鼓勵,激發上進,讓學生重建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老師老是盯住他們的缺點而看不到“閃光點”,對他們期待肯定的愿望不予理睬,他們就會錯誤地認為老師看扁自己,認為學校生活沒樂趣,進而對老師產生厭惡、抵觸、對抗情緒。相反,如果老師能用慧心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破格重用他們,往往會使他們重拾信心,重新開始。如:小張以前考試三四十分,經常不完成作業,寫的字馬馬虎虎,有時候欺負女同學,還拿別人的鉛筆、橡皮。今年學校體育節中,小張在400米跑步比賽中榮獲第一名,我馬上召開了“向冠軍學習”的班會。在班會上,首先充分肯定了小張在體育方面為班爭得的榮譽,接著請他談體會,最后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該向他學習什么,有什么建議可以提出來。學生們紛紛對他說:“把這種精神帶到學習中去,學好文化知識,做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卑鄷螅埪鼗謴土藢W習上的自信,上課專心聽講,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語文考試不但合格了,還考了七十多分;基本上能夠完成作業,而且寫的字比以前工整多了。

三、循循善誘,醫治后進生的心靈創傷

后進生,尤其是多年掉隊的后進生,心靈上往往有這樣那樣的創傷,成為他們前進的障礙。要掃除這些障礙,首先要撫平他們心靈上的創傷,依靠訓斥、打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只有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地做好工作,才能醫治、溫暖其受傷的心靈。班上的學生小袁,他的成績非常差,每次考試都不合格,常常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在家中也常常受到家長的打罵,種種原因使他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針對這一點,我首先找他談話,從情感上接近他,告訴他:“想不讓別人看不起,最重要的是從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學習搞好。”然后,我找他的家長進行談話,要求家長教育學生要從情感出發,肯定成功著手。并在全班中教育同學們: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在班中建立“一幫一”學習小組,找了班上成績好的小婷同學跟他一起坐;課后讓他參加同學之間的課外活動。經過多次教育,使他感到班集體的溫暖。慢慢地,他的性格開朗了,自信心強了,上課大膽舉手,各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