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教師比作一個鼠標,那么學生就是一個個的文件夾,作為執教者的你如何在合適的時候點開每一個文件夾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每一個文件夾就是一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智囊團。那么,如何才能讓這些智囊團發揮應有的作用,使課堂變得有效、高效,那就需要我們以小組建設為抓手,組建學習小組。現就本人在幾年課改實踐中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組建學習小組——讓有效課堂的種子生根發芽

學習小組一旦建立,我們就要給這個小組起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組名。各學習小組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創建自己學習小組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組名,使本學習小組互相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

小組文化建設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創建班級文化是前提,是引領。每一個組名都能夠體現本組的特色,體現本組的文化。比如我在九年級(2)班的小組建設中是這樣做的,看看學生給自己小組起的名字: “智慧之星”組、“陽光精靈”組、“奇思妙想”組、“閃亮登場”組等。

組名有了,每個小組還要有自己的小組口號,積極上進的口號能激發學生的士氣和斗志,同時還能激發集體榮譽感,比如“陽光精靈”組的口號是:“心田陽光普照,快樂隨時駕到”;“閃亮登場”的口號是:“激情飛揚,超越自我”。同時,我們還要指導每個小組創建自己的小組文化。

二、選擇學科組長——讓有效課堂的幼苗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要使合作小組學習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則必須做好:選擇一名得力的組長。怎樣的學生才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選擇一名陽光學生。那么什么樣的學生是陽光學生?我想,要充滿青春活力、充滿情趣、擁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和為理想去奮斗的學生就是陽光學生。我們知道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想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小組學習有成效,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必須要選擇一名優秀的組織者、領導者。要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學習、分工、協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

三、適時獎勵與評價每一位組員——讓有效課堂的火苗在課改的田野上燎原

我們知道評價是合作學習的指揮棒。我們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出一套能有效培養、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評價指標,并在教學實踐中用以指導、改進、發展、完善當前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機制,從而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任何時候,我們要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小組總體成績決定獎勵或認可的依據。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什么方法能得到認可。只有這樣,學生才知道在以后的小組合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華,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

當然,我們也要轉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在學習的每個環節、學生日常管理的每個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包括課堂表現、班級紀律、學習成績等,個人成績不再凸顯。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小組的成績優秀自己才優秀,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督促學生在小組內開展互助,提高整個小組的水平。

四、打造一支善于合作與展示的團隊—— 讓有效課堂的腳步邁得更實更遠

有效課堂建設的本質核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我們必須要讓學生樹立合作意識,還學生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做呢?

要讓優秀學生明白,教會差生學習的過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幫助差生不但不會影響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對他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即使答錯了,也要肯定他們的精神,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勇于參加到小組的學習和探討中來。大力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促進學生間的協作。所有這些將會是課堂生機的不竭動力,才能使有效課堂的腳步邁得更實更遠。

希望我們在有效課堂改革的路上,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反思型教師,要讓小組建設為有效課堂真正添磚增瓦,我們要不忘“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小組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