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入了科技飛速發展,電腦、手機等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已然非常廣泛,并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F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給課堂教學插上了一對飛翔的“翅膀”,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因此,我們要把信息技術這股“活水”,更好地引進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

一、豐富教研形式,促進教師成長

一直以來,一線教師因忙于教學,走出校門親近名師、接受新理念的機會較少。為了促進他們專業化成長,學校努力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研形式。

首先,通過校園網鏈接名校,向老師們推薦了一系列的“課堂優課”課例,讓他們在每周二的年級組集體教研時,通過優課課例來學習如何觀課、評課,再通過“校園網”的“說議講評”教育論壇,在實踐中去嘗試,努力向名校優課靠攏。而剛建成的錄播教室,更使我們的網絡信息化教研如虎添翼。校長親自對各學科老師進行培訓,學成后的老師們每人錄制了一節公開課,并上傳服務器作為優課資源保存,以備后用。同時利用錄播教室的直播功能,我們還多次與兄弟學校進行校際教研。錄播教室的啟用,讓教研打破了學科間、年級間、學校間的局限性,使教研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大范圍地實現了課堂教學的自評和他評。

二、更新教學理念,整合高效課堂模式

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做的另一項重要的工作。

近年來,我所在的學校加大投入,所有教室更新了電子白板、實物展臺、無線話筒等多媒體設備。白板教學,直觀形象,語文課上隨意圈畫、標注(語文白板公開課);數學課上聚焦、放大、轉變圖形,都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英語學科開展的“一起作業網”,老師通過無線話筒引領學生聽音、跟讀、錄音、評分、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酸雨》時,學生完全可以通過中國科普網了解酸雨形成、分布、危害,酸雨與環境、酸雨的檢測 、酸雨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并通過實際測量雨水的PH值、分析數據,運用數學知識預測當地酸雨發生的時間;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傳到網絡的相應欄目請求幫助,或者與其他同學合作,共同解決某個問題。指導教師則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結論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以及拓展、應用,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效果非常好。這些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了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關注學習者的學習,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微課程與教學相整合,提升課堂活力

上學期,我校承擔了某課題研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沒有觀望退縮。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微課制作,又請電教站的專業老師到校指導。然后鼓勵教師根據任教學科特點,逐步嘗試制作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外延到隨時隨地。教學中,老師們會將一些重難點,制作成一個個精美實用的微課。而后又將這些優質資源在網絡上、QQ群中創建資源共享,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學習進度,實現了網絡一對一教學,避免了教師的重復講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潛力也得到了開發。

筆者所在的教研室,有一位李老師在教學《動物王國》電腦繪畫一課時,為了課本知識的高效擴充,提供了數百幅優美圖片和數千字的文字資料。學生每人一臺微機,進行網絡式教學,學生感到新鮮而刺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所創設的藝術情境,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也使得學生整堂課都處于興奮之中,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不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