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并不能隨意設計教學計劃,必須嚴格按照教學規律,以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才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互動性的不斷增強,從而實現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思維固化。

大多數經驗豐富的小學數學教師總是將教學設計與備課混為一談。由于他們教學經驗十分豐富,所以小學數學的知識他們已經熟記于心,而這也就使得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但是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設計主要是針對新教師而言的,而他們已經將教材熟記于心了,所以即便是不備課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2.缺乏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后發現,目前只有大約26%的教師進行過教學設計的系統化學習。也就是說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知識是欠缺的,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認為教學設計和以往的備課沒什么區別,只是換了一種叫法而已,只要按照以往的備課方式準備教學設計就可以了。

3.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內容豐富價值高的知識信息是優秀教學設計的基礎,而這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設計最關鍵的因素。但是經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知識信息幾乎全部來自于數學課本。總結和規劃數學課本中的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很少將書本以外的知識及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但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早已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對策

1.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其設計內容必須以現有的教材作為基礎,隨著現代數學教材科學性的不斷增強,其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結合的也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學設計開始之前,必須詳細了解和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內容,深入分析教材特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在確定教學重點的同時,將其與學生的學習現狀、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緊密結合,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內容的進一步優化;其次,必須深入分析教材中各個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好各個知識點的重新設計與組合,使知識點之間形成新的關系和聯系,才能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高;最后,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重難點。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學習層次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

2.制訂明確目標,貫穿各個層次。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和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制訂層次化的學習目標,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以學生的學習層次為基礎制訂學習目標,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本層次,這一層針對的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其學習目標主要是以教材為基礎;第二層次,學習層次,這一層次主要針對的是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其主要是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一些相對較高的學習目標;第三層次,高水平層次,這一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設置要遠遠超出教材內容所涉及的范圍。

3.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現實生活而最終又服務于生活,這一點在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尤為突出。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和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比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知識后,可以要求學生計算一下教室空間的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等。

總而言之,只有不斷加強教學設計理論知識、方法、技能、運用等方面能力的培訓和學習,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