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
作者: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 王一卒
發布時間:2017-08-02 10:48: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知識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應該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認字、寫字,而且也要給學生相關學習方法的引領。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為今后進行語文方面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很多學校積極進行語文改革,但是很多學校在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該不斷地改變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篇文章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探究,并對當前的小學教學現狀提出了幾點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不當,教學形式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很多的學校進行教學改革,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因為不能對教學大綱進行準確的把握,從而導致教學過于形式化,在平時教學中組織了太多的課堂活動,學生們只是專心完成教師們組織的活動,這樣就不能在課堂上學到很多的知識,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能與時俱進,不知道進行教學方式的變革,在平時的教學中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追求形式,浮華空泛,這樣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紀律混亂。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玩耍的年紀,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很多學生自制力較差,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能控制好自己,在課堂上開小差,對于教師的各項教學任務充耳不聞,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們得不到有效的進步。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教師,因為在課堂上設置了太多的活動,學生們在活動中盡情放飛自我,不聽從老師的指導,導致課堂教學失控,課堂紀律性降低,因此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1.加強角色扮演,增強學生自信。
真正好的教學方法是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學習知識,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中的相關故事情節,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并針對每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評比,從而樹立學生們的自信,促進學生們的成長。例如:我們在學習課文《丑小鴨》時,我們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下大概的故事情節,然后讓學生們仔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然后在課上教師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進行排練,然后再進行整體展示,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課文的整體思路有了一個明確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中增進了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收獲知識。
2.運用多媒體技術,改進教學思路。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現代科技帶來的契機,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感受到現代科技的力量,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例如我們在學習古詩《春曉》時,可以去網絡上下載相關的視頻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欣賞,同時搜集一些朗誦視頻,讓學生去體會朗誦中的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去用心感受這首詩帶給我們的意境,并引導學生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們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促進小學語文有效性探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學生輕松愉悅的學習知識,教學質量提高的過程就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