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生用文字來表達某一個特定主題或者某一種思想的記錄形式,它是語文學科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大部分初中學生受限于思維、視野、興趣等,其作文容易呈現出或是枯燥、或是平淡、或是乏味之感。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方向性、方法性為自己的作文“添油加醋”來使其更具有可讀性與趣味性。

語言措辭的美化修飾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寫參觀游覽的文章》為例,這是一篇游記類習作,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所游覽景點的概況、游覽過程的順序安排、游覽中有什么趣味的事情等來寫作。筆者在評閱學生的習作時,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語言都比較簡單,句式也較為單一,詞語也比較普通。因此,筆者給學生提出的修改意見是,嘗試變化句型,嘗試采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比如,有的學生寫到“公園里面有花朵、有樹木、有啼叫的小鳥”,那么,筆者就會指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來書寫:“公園里面,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有高大挺拔的大樹,有嘰嘰喳喳的小鳥,還有那歡樂奔跑的小孩子”。不難發現,前后兩種寫法,寫的都是同一處景物,眼之所見也是同樣的順序,但是經過語言措辭的美化修飾后,整個表達都靈動不少。這就是文字修飾對于習作的“加料”之味。

心理活動的添加點綴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為例,這個章節的寫作訓練是要學生選取某一處景物進行觀察和描寫。比如,有的學生選取的是夕陽西下,日落之時的黃昏之美。有的學生選取的是太陽初升之時的朝氣之美。有的學生選取的是下雨時,雨點滴答的場景。每一處景物,不同的學生在看到時都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比如,同樣是下雨,有的學生看到后覺得雨天過后,空氣清新,非常舒適愉悅。有的學生看到下雨則覺得多愁善感,天空好像一位“受了委屈的姑娘”一般。學生的這些之于不同景物的心理活動都可以寫進習作里面。一方面容易引發共鳴,另一方面也是學生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習作,這也是寫作的目的之一。

細微點滴的放大豐富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為例,這是一則人物類作文,人物描寫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體貌特征、性格特點、具體事件、心理活動等。在課堂上,筆者給學生布置的習作是“寫一寫你眼中的父親、母親”。首先,筆者指導學生先給自己的寫作人物擬定一個方向,是要寫性格特征還是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其次,筆者指導學生先把自己想的都寫下來,這是初稿,即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初次寫作。接著,筆者指導學生復讀自己寫的初稿,找出其中某一個地方放大來寫。比如,有的學生寫父親、母親非常嚴厲,生氣起來讓子女感覺很害怕。那么,學生可以通過進一步刻畫父母生氣時的面部表情,當學生著力于刻畫父母的面部表情時,其形象仿佛躍然紙上般非常具有形象感,這無疑使學生的習作更有可讀性。

想象聯想的合理發揮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抓住特點介紹動物》為例,這一寫作是要學生描寫某一個動物。在作文批閱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動物的描寫都局限在“記錄”層面,比如:動物毛發的顏色、體型大小、生活習性等,這些都屬于直接描寫。如果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比如:烏龜在地上緩慢地爬行時,就好像一位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著;比如:家貓在捕捉老鼠時,就好像警察在抓捕小偷一樣,仿佛在比賽速度等。不難發現,當學生用想象力給這些動物注入靈動的氣息時,它們都變得非常有趣,極大地提高了習作的趣味性。

空洞干癟、言之無物、流水記賬……這些都是初中學生在作文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改變這一寫作困境,除了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通過語言措辭的美化修飾、心理活動的添加點綴、細微點滴的放大豐富、想象聯想的合理發揮這幾種方式來為自己的習作“添油加醋”,使其讀之有趣,思之有物,閱完有感,從而極大地提高語文習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