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交一個好友。”這句話簡明地道出了讀書的益處。這里的“好書”,首先應該是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書,其次是閱讀后感到受益匪淺的書。好書到底如何好,關鍵在于讀者有沒有閱讀興趣。《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中就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大閱讀理念作為課改環境下的產物,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閱讀態度,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體驗,實施開放式閱讀,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實現閱讀素養的生成、發展和提升。可見,閱讀興趣是閱讀的動力、源泉和力量,對于閱讀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激發和經營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呢?我認為,應該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變“苦讀”為“樂讀”,達到調動閱讀積極性、提高閱讀質量的目的。

創設對話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教科書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其實質第一是平等和民主,第二是分享和發展。平等包含著尊重,民主意味著自由,分享源于互動,發展旨在提升。任何缺失平等和民主的對話,不能發生分享和發展的對話,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因此,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對話活動,師生情緒的高漲與低落直接影響著其質量。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閱讀,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閱讀質量就高;而在情緒低落的狀態下閱讀,思路阻塞,思維遲鈍,閱讀質量自然就低。大閱讀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教師應從人文關愛的角度設計、組織閱讀活動,優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閱讀對話的教學策略,有意識地關注和培養學生的閱讀對話主體意識,用民主激發民主,用平等激揚平等,用自由激動自由,促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的閱讀情境中,以最佳的狀態進行輕松地對話,在閱讀過程中讓他們的個性得到解放,人性得到張揚。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材料和學生閱讀現狀,設置不同層次的閱讀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創設出新穎的、靈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境,以便引導學生圍繞閱讀不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吸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生閱讀潛能開發的窗口。這里,教師可以利用新舊文本的比較作為引出問題情境的出發點來創設比較性的閱讀問題情境,比如教學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時,就可以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同牌同名詞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帶著“同是詠梅詞,各自表達了什么情懷?”的問題生發閱讀興趣,進入閱讀情境;可以從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方面來創設開放性的閱讀問題情境,比如教學《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題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激發閱讀興趣,進入閱讀情境;還可以從學生閱讀經驗出發來創設經驗性的閱讀問題情境,比如教學《學奕》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帶著“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文言文的?”這個問題鏈接閱讀經驗,激發閱讀興趣,進入閱讀情境。

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出激發學生閱讀思維高潮的條件與機會,以引起學生思維的高度興奮,激揚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創性,那么,學生就能以最佳的思維狀態進入到閱讀情境之中,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大有裨益。這里提到的思維情境,可以是發散性思維的閱讀情境(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考“盲人感受春天”的方式進入閱讀情境)、逆向性思維的閱讀情境(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黃河當初是什么樣子的”產生閱讀興趣,進入閱讀情境)、直覺性思維的閱讀情境(如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可以以學生的直觀視覺“同一個太陽,早上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小”引發思考,產生閱讀興趣)、判斷性思維的閱讀情境(如教學《借生日》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判斷“生日是否可以借”產生好奇心,進入閱讀情境),也可以是想象性思維的閱讀情境(如教學《小小的船》一文時,可以啟發學生想象“彎彎的月兒像什么”進入閱讀情境)。

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結合文本的內容特點,創設出適宜的閱讀活動情境,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具有獨特的作用。比如,教學《丑小鴨》一文時,創設以游戲、故事為內容的閱讀情境,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情境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把閱讀推向高潮;教學《晏子使楚》一文時,創設以表演展示為內容的閱讀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成功體驗的過程中收獲到閱讀的快感;教學《月光曲》一文時,創設以音樂為內容的閱讀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優美的旋律、跳動的音符、輕快的節奏中,浮現文本畫面,積累美感經驗;教學《將心比心》一文時,創設以角色體驗為內容的閱讀情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不同的生活角色,深化閱讀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于潛移默化中生成真實的閱讀素養。

創設媒體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手段的主要體現,已經成為支撐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平臺。對于閱讀教學來說,充分開發、利用多媒體效能,可以創設出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的閱讀情境,有效拓展和豐富閱讀資源,為學生自主閱讀搭建平臺,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比如教學《春雨的色彩》《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只有一個地球》等課文時,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生動的課文情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當然,創設媒體情境需要把握好 “度”,達不到這個“度”,則創設的情境不能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到最佳狀態;過了這個“度”,則創設的情境容易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驟然衰減。因此,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文本特點和閱讀環境等因素,恰當創設出聲情并茂的閱讀情境,有效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熱情。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興趣的最好刺激,源于學生對閱讀材料在生活體驗中的似曾相識,而這種感覺就需要我們教師為他們的閱讀創設出貼切文本主題的生活情境。閱讀資源詮釋著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閱讀資源,聯系文本立意,找準生活的切入點,選擇典型事件,適時創設出學生親歷的生活場景,就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生活價值和生命意義,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比如,教學《胖乎乎的小手》時,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幫媽媽做家務的事情,從而進入課文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教學《風箏》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和父母放風箏的情景,產生閱讀熱情。

當然,教無定法,也就決定了讀無定法,暗示了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更無定法。以上六種閱讀情境的創設,只有因地因時制宜,靈動安排,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調動閱讀的內在積極性,提高閱讀質量,提升閱讀素養。

作者簡介:

曹有凡,陜西彬縣人,高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中國教育學會特級教師教學研究中心委員,“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組專家;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陜西省優秀教師,1996、1997、1998年連續三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三五人才,陜西省五四獎章獲得者,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咸陽市優秀教師,咸陽市三八紅旗手,咸陽市教學能手,咸陽市新長征突擊手,咸陽市最美女性,咸陽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咸陽市第四屆第五屆人大代表,第六屆政協委員。現任咸陽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小學科科長。

主持或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11個,多篇論文在《小學教學研究》《中學教學參考》《小學語文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主編、參編《目標教學教改實驗輔助教材》《美麗咸陽》等書籍40余本。1999年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第三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賽并獲獎,上各級各類公開示范課320多節,作專題講座200多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