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我成長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五高級中學 徐國文
發布時間:2017-08-01 14:42:0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教育創始人朱永新倡導的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靈的塑造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更應該有一種讀書的習慣,成為學生熱愛讀書的榜樣。蘇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時就規定教師必須讀一些教育名著,“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進行教育科研,不僅改變了學生,也改變了自己,能讓我們遇到一個更美好的自己。能夠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取長補短、提高認識,也不斷學習、反思,從而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有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這為我們教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條件。在陶行知思想、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結合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著生活化、生命化課堂的教學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影響,我一直在探索“生活化課堂”的教學特色,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給學習一個寬廣的空間,讓源于生活情境的學習在教學中立足,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生動,讓每一個學生在源自生活的學習中成功。
讀書能夠厚德、豐識、激慧、勵志、正道,在教育的沃土里精耕細作就沒有了捉襟見肘的尷尬,就有了瀟灑走一回的酣暢,就會永葆教學之青春活力。
肖川說過:“沒有思想的教育、沒有智慧的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成果的堆積。”在讀書的引領下進行教育科研,讓我更善于學習與思考,讓我更具有教育教學的智慧,讓我更煥發生命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