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0分的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以60分的高分,顯示了它的重要地位。那么,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怎樣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地寫出有亮點的作文呢?我根據從教經驗和參加高考閱卷的體驗,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選用文體巧思量

高考作文要求“文體不限”,它給了考生選擇文體的自主權。考生一定要用好這一權利,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如果你長于思辨,可以寫議論文;如果你長于編寫故事,可以寫記敘文;如果你想象豐富,可以寫小說、寓言;如果你長于抒情,可以寫散文。只要是自己擅長的,寫成書信、日記、戲劇、雜文都可以。

擬定標題下工夫

在寫作時對所給材料必須要深思熟慮,吃透材料,選準角度,擬一個新穎奪目的標題,俗話說“題好一半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作文題目是考生與閱卷老師在情感和心理上能碰撞出火花的第一個接觸點,一個新穎生動的標題會喚起閱卷老師閱讀你作文的濃厚興趣,但一個蹩腳的標題,帶給閱卷老師的負面影響就遠遠不只是扣幾分的事了,因此要闖過高考作文關,就一定要擬一個靚麗奪目的標題。

立意切題有灼見

“文以意為先”,一篇沒有主題的文章,就如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因此,我們無論寫議論文、散文、記敘文或其他文體,立意必須準確,要有新意,要善于選擇身邊的事,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投向一般人容易忽略的盲區,去關注生活的細節,闡述自己對生活獨到的理解和感悟。切不可膚淺,不能空洞無物;選材不能懷舊情調、小女子情調濃重,低幼化傾向明顯。

選材新穎避雷同

在作文中,考生無論采用哪種文體,選材上都應該注意典型性和新穎性。不能套用材料或死用材料,寫來寫去,老是李白、杜甫、愛迪生,千人一面,萬文共材。而要做到材料新穎,力避雷同,就必須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外閱讀儲備材料。平時儲材要“博收”,考時用材要“慎取”,要緊扣文章中心選材,緊扣時代熱點選材,通過個性表現共性,寫人所未寫,言人所未言,這樣材料新鮮,照樣會讓閱卷者眼睛一亮。

結構安排求新巧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態上的體現,但是大部分考生在結構安排上卻平平淡淡,無新意可言。他們通常是三段論,甚至還有的考生作文的首段或尾段寫得過長,空話、廢話和套話連篇,讓人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這些都是得分之大忌。高考作文尤其應注意結構的新巧,可以先聲奪人,從最精彩的鏡頭切入,引人入勝;也可以用倒敘造成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或并列式以明晰條理,或遞進式以層層深入;也可采用小標題來構造全文。總之,結構要盡量獨到完美,既要有序,又要有張力。

語言簡練忌晦澀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如果一篇文章語言干癟無味,甚至錯字滿篇,病句屢現,那誰還有興趣閱讀你的文章?即使你的文章有再好的構思和立意,也都是徒勞無益的。那么,語言上如何才能出采呢?首先是通暢、自然,其次就是準確、生動、形象。其實,文章的得分亮點在語言上最能得以體現。為此,我們要求記敘文要有生動的細節描寫,要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文中的議論要簡潔精當,含蓄蘊藉,不能過于直露。

書寫工整忌潦草

一篇作文書寫得好壞,對得分的高低,對閱卷者的影響實在不可小看,試想,當閱卷老師翻開一份試卷,看到的是清秀的字體,整潔的卷面,準確無誤的行款格式,心情會是何等的愉悅,因而評分上檔次就在情理之中了,這就如同在茫茫人海中遠遠看到一個清秀靚麗的女子向你款款走來,誰不想多看幾眼。人是如此,作文的書寫也是同一個道理。

以上幾點,學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和高考中要是朝著這些目標去強化和完善自己,大多數考生寫出“中心明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字跡工整”,作文得到41~50分并不算難事,只有我們充分張揚“個性”,展示才情,打造亮點,才能使自己的作文“靚”起來 ,才能使作文出彩、升檔,我們才能收獲希望、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