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方面:高職院校所選取的教材內容將學生素質視作出發點,對技術難度小、要求低且易于學會并掌握的內容進行選擇,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有針對性的培養。由于高職院校會不斷變換新的校本教材,其教材也大多欠缺職業教育特征,忽視了對學生畢業之后的生活休閑體育教育,無法與學科的發展相適應。教學內容方面:競技項目是體育教學設置的主要內容,在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中,時尚類項目所占的比重很少,場地與器材準備也不夠充分,不能實現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學生身心健康的增進。教學方法方面:高職院校在開展實用性體育教學時,基本用以運動技術為主的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大多枯燥乏味,學生容易對此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害怕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極大地降低了其鍛煉熱情。考核方法方面:傳統的考核方法對評價目標的認識不夠準確,評價內容較為單一,評價模式大多與實際情況相偏離,評價步驟有待完善,種種缺陷的存在對學生終身體育習慣與能力的培養產生制約。師資方面:長期以來,很多教師都是在學校開展各項工作,他們只是對教材與教法進行片面研究,而忽略了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及學生今后職業對體育提出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