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導提振子洲教育 扶貧回饋老區人民——省教育廳子洲縣扶貧送教活動
作者:范希望
發布時間:2017-07-28 13:10:0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子洲縣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腹地,榆林市南緣,距離省會城市西安594公里。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等縣劃地建縣,為紀念革命烈士李子洲而命名。全縣總面積204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37萬畝,總人口31萬多。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勢西高東低。這里既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老區,也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更是省教育廳“兩聯一包”幫扶縣、全省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
2017年6月19日至21日,按照全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安排,省教育廳組織了25名教研專家、省級名師、知名校長走進子洲縣,開展了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扶貧送教活動。視導組分行政組、中學專業組、小學專業組、問卷調查組4個小組,深入子洲縣6所學校、訪師生,問家長,進課堂,實地開展觀摩指導、座談訪問、問卷調查、同課異構、示范教學、現場點評、校長論壇、局長論壇等活動,為子洲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提供業務幫扶,受到中小學師生的熱烈歡迎。值得特別強調的是,此次視導組還緊緊圍繞“扶貧送教”主題,創造性地搭建了教研扶智和名校引領兩個層面的幫扶平臺,來助推子洲教育扶貧向著更加科學和精準的方向邁進。
原省教育廳巡視員、副廳長呂明凱,省教育廳基教一處處長王彬武,渭南市教育局局長黨福奎,榆林市教育局副調研員賀靖、子洲縣副縣長那梅參加了相關活動,榆林市各縣區教育部門負責人,子洲縣教育局和教科研部門的相關人員、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代表600余人參加了管理論壇、同課異構等活動。
扶貧先扶智 教育最根本
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和省市的工作安排,子洲縣近年來堅持把“扶貧先扶智”擺在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核心位置。全縣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健全了學生資助體系、落實了高中助學金和貧困寄宿生補助,努力做到了精準扶貧“應助盡助”和“應享盡享”。2016年以來,子洲作為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多次深入子洲縣的鄉鎮、村組和中小學校調研了解子洲脫貧攻堅工作和教育扶貧工作,協調扶持項目、資金投入及合作辦學等;省教育廳其他領導及相關處室、相關單位的同志,多次結合業務工作開展教育扶貧,在各方合力下,子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推進,全縣貧困家庭經濟負擔進一步減輕、貧困學子求學發展得到有力幫扶、全縣教育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
省教育廳對這次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高度重視,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副廳長王海波聽取了活動準備情況匯報,要求省視導工作組將這次視導活動作為省教育廳2017年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作為2017年“新常態·大視導”活動的重要一站,通過視導扶貧送教活動,充分發揮省級教育教學專家、中小學名校長的專業指導和理念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子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走向深入。帶著省廳領導的重托,兩天來,省視導組圍繞主題,牽線搭橋,構筑平臺,深入鄉校,扎實開展各項視導活動,取得三項重要收獲:
一是搭建了市縣之間教研工作的“結對幫扶”平臺。教科研工作水平代表著一個地方教育專業化發展的高度和深度,更關系一個地方教育的長遠健康發展。本次視導扶貧活動首先將教科研扶貧作為重要任務。通過認真籌劃和積極協調,6月21日下午,咸陽市教研室、臨渭區教研室同子洲縣教研室簽署了教學研究工作結對幫扶協議。一市兩縣的教研室之間以扶貧為目標、跨市域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這在全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應該說是一項首創之舉,這項工作很有意義。相信三家單位會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在今后實現教育科研的深度合作,為子洲教育的大發展共謀良策。
二是組織了省市名校同子洲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記者現場見證了西安市西航三校和子洲縣三川口鎮中心小學 、榆林市高新四小和子洲縣馬岔鎮中心小學、西安市第三保育院和馬岔鎮中心幼兒園簽訂了幫扶結對協議。相信在這三所優質學校的幫扶帶動下,子洲縣三所學校無論是管理水平、還是教學質量,都能得到更加強大的助推動力,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三是組織了教育專家深入基層進行“視導幫扶”活動。本次活動,視導組分行政組、中學專業組、小學專業組、問卷調查組4個小組,深入學校開展實地觀摩、座談訪問、問卷調查、同課異構、示范教學、現場點評、校長論壇、局長論壇等活動。視導組聽取了子洲縣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整體情況匯報;實地考察了6所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聽課16節次,同課異構及示范教學4節,召開課堂教學點評會7場次;查閱了子洲縣及6所學校相關文件資料;召開了教育管理人員、教研人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座談會共16場;發放調查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318份。視導幫扶活動整體進行的很扎實,深受當地師生和家長群眾的歡迎及贊許。
幫扶求精準 自強最走心
面對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發展的現實,子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優先發展,不等不靠,以創建雙高雙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為目標,以“務實求本抓教學、內涵發展提質量”為核心,及時提出并實施“質量提升、均衡發展、隊伍建設、管評創新、創建達標”五大工程。甚至還為課改工作特別劃撥12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教科研工作。同時,自2015年起,在全縣相繼開展課改攻堅年、教育質量提升年等活動,力求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智力支撐。
(一)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力推進,對改變子洲教育面貌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省教育廳“兩聯一包”重點縣、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目前,全縣已經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健全了學生資助體系、落實了高中助學金和貧困寄宿生補助,努力做到了精準扶貧“應助盡助”和“應享盡享”。特別是2016年以來,除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省教育廳指導子洲縣出臺了《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實施方案》,從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和教育均衡發展等八大項20個方面提供扶貧工作支持。可以說,在各方合力下,子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推進,全縣貧困家庭經濟負擔進一步減輕、貧困學子求學發展得到有力幫扶、全縣教育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教育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重要進展。
(二)學校普遍重視內涵發展,形成鮮明辦學特色。視導過程中,通過實地觀摩、座談交流、查閱資料,我們感受到子洲縣中小學普遍重視內涵發展。大理河小學堅持開展德育實踐“四為主”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組建18個內容的學生社團,每項活動都能做到有計劃、有課程安排、有專人負責和校本教材;子洲二中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愛崗、敬業、嚴謹、奉獻”的教師文化和“自強、自勵、勤學、奮進”的學生文化,全校推行學生品行積分制度,強化學生的德育實踐教育,學校組織的學生大秧歌活動具有濃厚的地方傳統文化特色;老君殿中心小學堅持落實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制定了學校《章程》和《三年發展規劃》,為學校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三)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科研興教氛圍濃厚。近年來,子洲縣堅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堅持做到三個重視。一是重視統籌推進課改工作。制定了子洲縣《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和配套的《考核辦法》,全縣實施“12345”教學新模式建構工程,專題舉辦中小學教師說課大賽、學校課改巡回展和全縣中小學課改流動現場會等活動,努力營造科研興教的良好氛圍;二是重視業務培訓。積極引進省內外課改先進經驗,先后邀請山西省、西安市、榆林市的有關教育專家,面向全縣中小學教師進行課改專題培訓;組織學校校長、骨干教師遠赴銀川、山東、山西等地掛職鍛煉、學習當地課改經驗;縣教研室每年都組織形式不同的教科研集中培訓活動,重點培養教師的業務專長。三是重視課改實驗學校創建。目前子洲縣創建市級課改實驗學校7所、縣級課改實驗學校21所,這些學校在探索課改、實踐課改和推進課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全縣中小學深入推動課改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課改不蹉跎 循規最科學
視導組認為,近年來子洲的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了顯著的發展,但從教育科研的先導作用看,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推進實施工作亟待加強。省廳發起的“四新四大”活動在全省推進已接近兩年時間,視導組在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和觀摩學校工作過程中,看到了一些關于“四新四大”活動的相關安排,但實事求是的講,不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基層校長、教師,大家都存在對“四新四大”的概念知曉率不高,理解不夠準確全面等問題。特別是很少見到市縣兩級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的具體方案和工作軌跡性資料。這說明在系統安排、統籌推進此項工作方面,子洲縣相關工作還做的不夠。
二是教育科研總體水平需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子洲縣對教研工作抓得緊、抓得實。但是與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教育行政人員和教研員調查問卷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擔憂”,選擇“科研能力、教學技能和水平還欠缺”的占到95%以上,不少學校和老師的課改研究仍然處在模仿階段。同時,教學研究成果尤其是高質量的教學研究成果偏少,成果轉化和助推教育教學的作用還不夠顯著。高層次的課改指導和教研指導還較缺乏。
三是課程體系建設需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子洲縣在校本課程建設中特色明顯。但是視導過程中,我們發現各學校對國家課程的統籌整合力度還不夠,個別學校校本課程資源零散、不成體系。不少學校、教師的開發意識淡薄,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制約了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
四是課堂教學評價制度及管理制度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視導組通過分析教育行政人員和教研員調查問卷中發現,認為評價體系滯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主要困難的占到60%以上,可見,課堂教學改革要持續深入推進,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實干勝理念 信念最致遠
子洲縣部分群眾的相對貧困是一個現實問題,致貧的原因雖有些復雜,但我們相信2020年最終脫貧的確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脫貧以后的教育發展仍舊會持續作用于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因此,一個好的縣域教育就始終是當地群眾所夢寐以求的。好教育的形成雖受經濟基礎的制約,但它也有自己生長的規律,抓住了這些規律就會有好的教育。鄰省的甘肅會寧縣和我省安康的白河縣,甚至是與子洲接壤的綏德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現實就沒有太多影響到縣域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與保持。為什么?我的理解就兩點:一靠信念,二靠實干。在此,我們既要理解據說是子洲火車站每個周五都會出現的,上百學子和家長前往西安的補課大軍的無奈,我們更要致敬那些多少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崗位并致力于子洲教育大發展的老師和教育工作者!通過兩天的視導扶貧送教活動,省教育廳視導組在充分肯定子洲縣教育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對子洲教育改革發展也提出了五點希望和建議:
一是希望子洲全縣教育系統以省教育廳大力支持子洲教育發展為契機,以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為抓手,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子洲教育改革發展為目標,凝聚共識、主動擔當、努力作為,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子洲教育工作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同省教育廳的聯系溝通,在已有工作基礎上,爭取更多教育兄弟單位的專業支持,努力解決困擾子洲教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子洲教育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二是建議子洲縣將推進“四新四大”活動作為全縣教育重點工作,對照省教育廳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提出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細化“四新四大”實施方案,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四新四大”活動在子洲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是建議子洲縣著力加強對課改工作的研究、反思與探索。更好地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體”作用,更有力地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超越與創新。
四是建議子洲縣加強在新考試背景下課程教學變革的探索研究工作。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研究國家和我省當前正在推行的中高考各項改革政策,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穩步進行。
五是建議子洲縣著力提升校長、教師專業素質。加大薄弱學科教師的培訓。在編制核定、職稱晉升等方面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增強農村教師隊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優秀教師能夠扎根農村教育,為子洲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證。
文章末了,記者又想起1929年6月18日,積勞成疾、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中罹難的李子洲同志。被捕時他是時任中共陜西省委代理書記,罹難時年僅37歲。通過看守和獄外友好人士的幫助,李給在家鄉的妹妹李登岳的信中表示:“我不怕死,我一個人犧牲了,還有更多的人活著,將來的社會是光明的,不要為我傷心掉淚。”烈士的信念是堅定的,我們的信念也是堅定的,習近平總書記的信念更是堅定的,他說,“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視導提振子洲教育,扶貧回饋老區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