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我該怎么做?
作者:“8+1”班主任工作室 張少斌
發布時間:2017-07-21 11:03: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設計背景】
案例中小默撿到錢包卻受到失主的猜忌,懷疑小默是不是拿了自己的錢,讓人深思,發人深省。社會是復雜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要不要因為社會的復雜而丟棄助人為樂的傳統,錯失小學這個人生品質和素養奠基的階段,答案是否定的。倡導學生助人為樂,引導學生如何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助人為樂,這是老師在現階段需要做的。
【班會目標】
1.讓學生感悟助人為樂的積極意義。
2.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為樂也會產生一些風險并引導學生正確回避這種風險。
【活動過程】
師:“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人有難眾人相幫,我們時常被這種行為感動著,被這種情懷溫暖著。”“首先讓我們在情景劇中體驗助人為樂的積極意義。”
第一環節:助人為樂暖人心
表演情景劇《醫院門口》
旁白:醫院門口有幾個人焦急等待。
院門口跑出一個滿頭大汗的中年男人,氣喘吁吁幾乎咆哮般喊著:“錢,錢借到了!”
所有人都圍了上來說道:“太好了,孩子有救了。”
旁白:這家孩子在上學路上出了車禍而且很嚴重,經過治療本來已經漸漸好轉,但早上由于孩子疼痛亂動,原來接好的肋骨又都斷了,如不及時進行二次手術,肋骨很可能會戳壞內臟,有性命之憂。
一位中年婦女趕緊閃到男子前面說道:“錢呢?趕緊去交費!”
旁白:男人從自己衣服兜去拿錢包,只見瞬間的停頓之后,發出比剛才更咆哮的聲音:“錢包呢?一直都在兜里的,我一路揣著來著,怎么沒有了?”
“你找找,再找找。”中年婦女說。
旁白:繼續摸索。
“沒有,明明在的,怎么?哎呀!”
旁白:所有的人表情由凝重變得興奮,又從興奮變得凝重。
中年男人捶胸頓足……
旁白:醫院門口也越來越熱鬧:哭的,罵的,勸的。此時,從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
“你是不是叫王富貴?”那人問。
“是呀。”中年人回答。
“你的錢包里有什么?”那人問。
“身份證,醫院的發票,還有1萬元人民幣。”中年男人說。
“看看這是不是你的?”那人說著遞過一個錢包。
中年男人接過錢包驚喜萬分,握住那個人的手說:“太謝謝你了,你救了我們的孩子,你是我們全家的恩人。”
那人說:“這個錢包是我在路上撿到的,當時我看到錢包里的發票就來這里碰碰運氣,沒想到還真來對了。”
旁白:全家人千恩萬謝,費交上了,孩子的手術做了。
師:劇中最后出場的那個人的行為體現了這個人的什么品質?
生:“拾金不昧。”
生:“他拾到錢包還給失主,救了孩子,也是助人為樂。”
師:“是呀,拾金不昧也是助人為樂的行為,因為他撿到錢包,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之所想,歸還給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別人。”
師:“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生:“能讓家長給孩子把病趕快看好。”
師:“很好,這就是急別人之所急。”“還有嗎?”
生:“被幫助過的人,以后會去幫助別人。”
師:“對,傳遞了正能量,以后幫助別人的人會更多。”
師:“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這樣既幫助了別人,還傳遞了正能量,以后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人幫助我們。”
第二環節:助人為樂惹煩惱
觀看情景劇《錢包風波》,以小默的故事為原型改編。(劇本略)
師:“劇中人就是我們班的小默同學,大家能不能說兩句話開導他或者安慰他?”
生:“小默,那個人冤枉你了,你不要苦惱。”
生:“小默,你是好樣的。”
師:“同學們,光有安慰是不行的,大家能不能給他支支招,以后遇到這樣的事,小默該怎么做才不會有煩惱呢?”
生:“我們的任務是學習,我們年齡還小,處理不了這樣的麻煩,我們還是不要管得好,說不定失主會自己找回來的。”
師:“如果失主沒有及時發現,而被居心不良的人發現呢?”
生:“我們可以不要去撿,在原地等失主來。”
生:“那如果我們沒有時間,遲到了怎么辦?”
師:“是呀,我們的學習時間也很寶貴,況且,我們辛苦等來的也未必是失主呀。”
生:“那就直接報警,自己趕緊上學。”
師:“萬一你走了,警察沒有來,錢包被人拿走怎么辦?”
生:“我有個辦法,我們可以盡快通知我們的同學、老師和家長,來的人多一點,有那么多人作證,就不會有問題了。”
生:“那人家要懷疑在等其他人的過程中,你把錢拿走怎么辦?”
生:“那怎么辦?”
師:“我說個辦法你們看怎樣,這個前提是我們有時間,我們可以在發現之后不要動錢包,然后通知我們的同學、老師來,讓他們撿起。這樣的話,發現錢包的人和撿錢包的人就不是一個人,而且有那么多人在現場,也不容易發生誤會。”
生:“如果人家還是懷疑怎么辦?”
師:“如果有誤會可以驗指紋呀,發現者在錢包上沒有留下指紋,又有那么多證人,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師:“撿與不撿其實是一個本不該討論的話題,但是社會復雜,我們身體和心智還沒有發育健全,我們做好人做好事的同時,也要注意回避風險。”
第三環節:助人為樂,我該怎么做
師:“撿不撿錢包只是我們生活中一件事情,其他那么多事情,我們怎么處理呢?”
展示一:展示學校內的一些常見事件
1.關系要好的同學讓你幫助考高分,你幫還是不幫?
2.班里兩位同學發生矛盾,一位同學讓你幫他去教訓另一位同學,你怎么做?
3.一位同學摔傷了,你怎么做?
4.一位同學家庭困難,無法繼續上學,你怎么辦?
小結:學校的環境比較單純,我們只要判斷正確,方法正確,我們應該更多地幫助別人。
展示二:展示社會上的一些事件
1.老人跌倒,扶還是不扶?
2.小偷偷東西,要不要管?
3.遇見別人被搶劫,怎么幫助?
4.有人以家人生病為由跪在街上向路人討錢,給還是不給?
小結:社會遠遠比學校復雜,當我們無法判斷時我們要向老師、家長甚至警察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