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終生發展與幸福奠基——訪西安市航天中學徐世鋒校長
作者:本刊記者 范希望 通訊員 付小靜
發布時間:2017-07-20 15:32: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的目的,從大的方面講無疑是立德樹人,但具體到一所學校、一名校長、一位老師,因為所面臨的具體環境和條件都不盡相同,因此這一目的的細化與呈現方式自然有別,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理念與思想認知。就我在航中的實踐和感悟而言,奮斗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獲得心靈與個體的自由,從而為學生終生發展和幸福奠基。”作為在講壇耕耘30多年的教育人,這一直是航天中學校長徐世鋒的信念、愿望和堅守。
思考與堅守:培養怎樣的人
徐世鋒認為,教育首先是培養完整的人,其次是培養有用的人,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自由發展的人。完整的人應具備健康的體魄,是基于人基本生存的必需,是學生具有獨立思想、公民觀念、規則意識等,養成對智慧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實現精神成長,追尋美好的人生;培養有用的人,使學生有一定知識、技能、文化,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并以此實現自我生存發展、自我價值意義;培養自由發展的學生,使其人生的理想與信念、意義與價值、創造與創新相結合,通過自由發展的塑造,把學生個人與國家、民族、人民、社會的利益目標統一起來,從而獲得心靈與個體的自由,自由發展立足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徐世鋒校長是如何將他的這些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的?
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尊重生命,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教育之“育”是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胸襟開闊,是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航中人把尊重生命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教會學生認識和珍愛生命;二是在尊重自我生命價值的前提下,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克服自私、冷漠、悲觀等不良情緒;三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尊重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等;四是充分認識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和世界眼光的未來公民;五是促進學生在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等方面的全面覺醒,從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自由、自覺建構。
健全人格,就是注重學生的品格培養。通過教育實踐把學生的知、情、意統一協調起來,建立一種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結構。凸顯教育是人的靈魂的喚醒,而非單純的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強調健全人格在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性,全面考量個體發展與整體之間的平衡性。
創新進取的管理理念
徐世鋒校長強調對師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師生關注未來和未知的世界,更要培養他們不盲從于書本或權威,敢于質疑,敢于以全新的眼光、創新的意識去審視固化的事物,以獨特的視角去質疑、去詮釋、去重構。這既是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科學精神的踐行,也是對老一輩“航天人”百折不撓奮斗精神的承繼。
終生發展的育人理念
徐世鋒認為,教育是面對鮮活生命的神圣使命,教育要對生命發展負責。對于孩子一生發展負責最重要的,就是滋養他們的德性、塑造他們的靈魂。航中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生活中體驗,多層次、多渠道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他們的德育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以主題班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思品課等為主渠道,并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允許學生通過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歷及道德實踐,來認識道德取向與道德規范這一開放的系統,并予以鮮活的說明、具體的充實,或者是必要的改造。
耕耘與創新:怎樣培養人
“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明晰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只是指明了學校前行的方向,但只有將理念的東西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才有可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誘人的果實。否則,就是空談口號,誤人子弟。
潤物無聲的德育建設
航中以文化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訓,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多年來,根據不同年級學情確定德育重點,堅持習慣養成教育,開展了 勵志晨誓、誠信試場、主題班會等系列特色德育活動,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
航中除了開足體育課程、堅持課間跑操外,還開展了富有特色的陽光體育活動,分年級開展了太極拳、軍體拳、青春舞步放松操等,堅持體育專項訓練,尤其是足球等傳統項目訓練逐步走向正規,學校還被評為全國首批足球特色學校。
學校積極組建學生社團,并以課程開發與管理的思想來管理學生社團。全校現有“宇飛”航模社、宇花文學社、書法社、街舞社等近30個學生社團,超過30%的學生能參加到各類社團中進行活動。校航模隊在全國和省市比賽中多次獲獎,學校文學社多次受到余秋雨、賈平凹等大家的指導,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團。
為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均等的成長、成才、成功機會,航中在原來設置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兩類學生評優項目的基礎上,新設立了“校園之星”,共包括三大類十五項,每學期末各班評選本班各類“校園之星”,在下學期開學典禮上予以隆重表彰。“校園之星”的評選和表彰,打破了“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的弊端,突出了引導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特長化發展的育人理念。
學校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和36個分隊,在校園內外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愛心,使他們感受到了關懷與被關懷的溫暖,對自身的成長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每年一屆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節活動,已經成為校園文化中的精品;田徑、足球、籃球隊、音樂、繪畫、舞蹈、書法等數十個體育藝術類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體會成長的快樂;每個學年開展一次“校園主持人大賽”活動、一次校園器樂大賽,一次高中課本劇表演大賽,為學生搭建展示和鍛煉的平臺。
扎實有效的師資培養
作為學校的主體之一,老師的素質高下和師德程度直接決定著一個學校的興衰。只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的辦校理念和育人目標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為此,航中開展了一系列針對老師的提升工程。
學校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師德模范報告會”“我講我的故事”“優秀班主任論壇”“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報告會”等活動,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德育故事引導、感染和激勵廣大教職工,自覺弘揚良好的師德師風,加強師德修養。每學期組織兩次學生問卷打分評教、期末職工自評互評和主管領導考評,考評結果與評優、職務評聘掛鉤,不斷促進老師提升自我修養與人格完善的內驅動力。
徐世鋒積極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成長即成果”的科學理念,建立符合航中實際的校本教研制度。堅持“月教學研究制”,創造性地開展了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了一個自主、寬松、平等的研究平臺,一線教師逐漸從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變,主動研究解決課改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新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家、省、市組織的論文評比活動中,航中老師有近百篇論文獲獎。
徐校長以身作則,堅持學習。在他的帶動下,全體教師堅持 “五個一工程”: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兩周一次主題教研活動,每月一篇教學反思,每學年一次教學研究展示課,每學年讀一本好書。每位教師要制訂專業發展三年規劃,使學校形成了以骨干培訓、參觀學習、研討交流、校本培訓、論文評比、課堂觀摩、拜師結對、教學反思、同伴互助等十余種培訓方式,實現了全員培訓,促使學校多人成為省、市、區學科中心組成員或兼職教研員。
近年來,隨著青年教師人數的增多,徐校長著力打造青年教師研究會。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青年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論壇、新老教師“超級訪談”、專業素質測試等活動,加強對青年教師互動式、參與式、實戰式的校本培訓,有效地激發了青年教師學習提升、鉆研業務的熱情。新老攜手,優勢互補,青藍相映,創造著航中教育教學的新業績。
目前學校形成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業務能力一流,愛生敬業、團結奉獻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陜西省特級教師1名,首批正高級教師1名,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及培養人2名,陜西省教學能手7名,陜西省學科帶頭人英語工作坊1個,陜西省教學能手數學名師工作站1個,西安市學科帶頭人7名,西安市教學能手20名,雁塔區教學能手1名,高級教師53名,碩士學歷26人。近三年來,教師中有近100人次在國家、省、市、區教育教學比賽及評比中獲獎。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素質教育實驗示范單位、全國首批足球特色學校、陜西省“普實工作”先進單位、陜西省文明校園、陜西省消防示范學校、西安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西安市校本教研示范校、西安市體育藝術“2+1”實驗學校、西安市“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先進單位、西安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三十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連續五年在雁塔區教育局直屬中小學目標管理考核中獲中學組一等獎。2016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示范性高中初驗。
展望未來,徐世鋒校長一如既往地冷靜與淡然。也許對站在教育這方神圣的陣地上的一個教育人而言,充盈自己的教育感悟,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信守自己的教育誓言,竭誠盡智、耕耘不輟,追求卓越,才是他心中的那片最湛藍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