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時任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的徐特立提議創辦一所“列寧師范學校”,并請示毛澤東主席。1月30日,毛澤東批示:“校名應以‘魯迅師范’為妥,因為魯迅是中國新文化的旗手,在全國享有盛名,這樣有利于團結更多的人抗日;又為了紀念魯迅?!币虼耍兏蕦庍厖^第一所中等師范學校——魯迅師范創辦。

4月13日,紀念魯迅師范成立八十周年座談會在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召開。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省內各師范院校領導、專家、代表,魯迅師范校友親屬等6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并在會前參觀了吊兒溝魯迅師范舊址和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的魯師展館。

魯迅師范從1937年2月成立,到1939年7月結束,在辦學兩年半時間里,培養教師、干部1093人,為邊區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會上,與會專家總結了魯師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忠全認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自我批評與團結一致,是魯迅師范精神的內涵。西北大學陜西產業研究院黨史研究員于建群則用“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聯系群眾、弘揚民主、徹底改革”概括魯師精神。

延安市副市長楊光遠在回顧魯師歷史和辦學成就的基礎上,要求重視魯迅師范辦學發展史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大力宣傳和弘揚魯迅師范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精神,堅持繼承和發展魯迅師范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讓魯師精神在新時期不斷發揚光大。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呼世杰在座談時表態:要自覺承擔歷史使命,不斷傳承、發揚和光大魯迅師范的光榮傳統。

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羅侃淳希望各方代表加強對“魯師”歷史的研究和學習,在繼續深化宣傳魯師精神的同時,明確當前教育發展的形勢和任務,立足教育教學工作實際,認真面對和研究教育實踐和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真問題,為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發展貢獻智慧。

省教育廳副廳長高晶華作了《不忘魯師培養“好教師”的精神初心》的講話。他指出,繼承和發揚魯師精神,要深刻理解魯師發展歷程所反映出的教育本質,即教育發展和學校辦學要立足社會發展實踐,為社會發展服務;要認真學習魯師,著眼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師教育目標設計,注重實踐應用的教師教育課程設計和重視主體參與的教師教育培養方式,用魯師精神深入推進教師教育改革;要充分發揮魯師理念的實踐引領作用,樹立培育“好教師”的工作目標,堅持走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教師教育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