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才凈流入量躋身全國前4
發布時間:2017-07-19 10:25:52 來源:西安日報
畢業季又至,2017年,面對全國795萬高校畢業生,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收緊戶口指標不同的是,杭州、武漢、西安等“新一線”城市紛紛開出誘人籌碼,抓緊爭奪人才,以期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搶占先機。
通過一輪激烈的角逐,近日,國內某大型招聘機構發布的一份關于人才的全國性榜單顯示:2017年一季度,杭州、深圳、武漢、西安、蘇州超越北、上、廣,成為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前五座城市,其中西安躋身全國前四,在今年人才爭奪戰的第一回合競爭中,西安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
更多人才 選擇在西安創業
張繡月分別取得了復旦大學碩士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的學歷,在網易工作期間,分別考察了北京、成都、廣州等地的創業環境,最終,在今年初,她決定回到西安創業。“行業競爭小,發展潛力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利好,各類優惠政策逐步完善……這些都是我選擇回來創業的原因。”留著齊耳短發,秀氣利落的28歲海歸創業者張繡月說。
3月底,張繡月的創業項目——“美智社國際匠人”正式落戶西安國際港務區,項目計劃為美甲、美容化妝品等行業培養輸送高質量的國際頂尖人才,填補高速增長的美業市場人才缺口,這是我國首個國際美匠人才培養項目。
“前一陣子,網上有一篇‘除了本地人和外來女婿,誰在西安創業’的帖子,閱讀量挺高,雖然其中有些問題談得很深刻,但在我今年的創業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同路人,我留意到,不只是像我這樣的本地人,海外留學歸來后會在西安創業發展的,還有來自成都、鄭州等各地的人才,他們都會把西安當作創業、就業的前幾位備選城市,有的已經在西安發展得很順利。”張繡月說,作為海歸青年,她和朋友們拉了一個近百人的陜西創業群,“在這里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西安的創就業政策,當然也有不少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咨詢我們本地的創業環境,想畢業后來西安施展拳腳。”
在2017年第一季度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城市TOP10中,按照杭州、深圳、武漢、西安、蘇州、上海、成都、北京、南京、廣州的排名,西安以人才凈流入率6.72%的成績位列第四,與排名第三的武漢人才凈流入率只差0.07個百分點,成為各類人才棲身首選的港灣之一。
今年一季度西安人才凈流入率6.72%排名全國第4
向全球納賢 五年計劃引才育才100萬
“戶籍新政太好了,對我們想留在西安發展的大學生來說,這就像是及時雨。”6月28日晚,西安市公安局戶籍新政“進百所院校,攬二十萬人才”首場活動的現場,來自歐亞學院的大學生王清越激動地說。當晚,500多名大學生代表聽了民警詳細介紹的戶籍新政后,紛紛表達了對新政的歡迎,表達了選擇西安、落戶西安,建設西安的愿望。
但戶籍政策僅僅是一個開端,讓人才真正留下來的,是西安的成長環境和發展空間。
4月份,為優化高校人才發展和創新創業環境,鼓勵新畢業大學生留市工作創業,市政府再送上貼心福利:2017年,為新畢業大學生安排不少于12000套公租房,為高校教職員工提供周轉房。5月25日下午,在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趙敏又向臺下近400名大學生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未來五年,西安要留住百萬名大學生。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市出臺了3個方面19條政策舉措,幫助并保障大學生留在西安就業創業。同時,西安市人社局推出全鏈條保姆式政策,扶持大學生在西安創業,通過創業獎勵和創業資助等一系列措施,幫助優秀創業大學生在西安創業。
記者了解到,除出臺措施盡力留住在西安讀書的大學生,為了搶奪高端人才,今年5月底,西安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氣度,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創新,以前所未有的服務和保障,出臺了“西安人才新政23條”——《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向全球“招賢納士”,力促人才的引進和人才高地建設。
細讀政策可以看到,西安五年預計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左右。其中,A類人才50名,包括國內外頂尖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B類人才300名,為國家級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重點學科、工程實驗室學術技術帶頭人等;C類人才1000名,為地方級領軍人才,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等;D類人才10萬名,包括在世界500強、行業2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被西安用人單位聘用并給予年薪30萬元以上待遇的人員等(其中“雙創”人員不少于2萬名);E類人才80萬名,包括具有碩士、學士學位,中級職稱、技師等相應職級的人員;海外人才5萬名。
“該政策將著力解決我市產業領軍人才短缺、國際化人才偏少、人才工作市場化程度不夠、人才服務環境不優等問題,使各類人才在西安盡展其才。最終形成與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創新中心和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的城市定位相適應的人才發展體系及人力資源優勢。”談到此項政策的作用,市人社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西安計劃五年引才育才100萬名左右
A類人才50名
包括國內外頂尖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
B類人才300名
國家級領軍人才,包括國家級重點學科、工程實驗室學術技術帶頭人等
C類人才1000名
地方級領軍人才,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等
D類人才10萬名
包括在世界500強、行業2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被西安用人單位聘用并給予年薪30萬元以上待遇的人員等(其中“雙創”人員不少于2萬名)
E類人才80萬名
包括具有碩士、學士學位,中級職稱、技師等相應職級的人員;海外人才5萬名
在人才爭奪戰中 彎道超車
同其他新一線城市比較,在人才爭奪上,西安不算覺醒最早的,但在2017年上半年絕對算是發力最猛的。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按照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批示的“三不一優”原則,即落戶政策不設門檻、不收費、不設復雜審批手續;建立全國最優惠落戶政策的思路,戶籍制度這個西安人才引進的“瓶頸”率先被突破。
今年3月1日起,我市出臺了“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新政具體概括為“三放四降”。“三放”就是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戶籍政策調整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國同等城市中很是超前。
據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與基層基礎工作處統計數據顯示,自戶籍新政實施至5月底,我市共遷入落戶64344人,同比增長49925人,增長了346%。其中,按照戶籍新政落戶34770人,約占落戶總人數的54%。35周歲以下大中專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共23940人,約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69%。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落戶21728人,約占新政落戶人數的62%,包括留學歸國人員100人,博士及以上199人,碩士1734人,本科生9455人。
隨后,在今年6月中旬,我市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政策優惠力度再“加碼”。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這樣一來,與杭州、武漢、成都的同類落戶政策相比,西安出臺的戶籍新政,無論是從學歷、年齡、繳保年限、工作年限、居住年限、住房等辦理條件方面,還是所需材料、辦理流程方面,均實現了“建立全國最優惠人才落戶政策”的目標。
在今年第一輪人才爭奪戰中,西安實現了“彎道超車”。
今年3月1日起,我市出臺了“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至5月底——
我市共遷入落戶64344人,同比增長49925人,增長了346%。其中,按照戶籍新政落戶34770人,約占落戶總人數的54%。
“西”引力增強 大西安未來可期
一次次走訪調研批示,戶籍新政、人才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無不透露著西安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誠意,營造著尊重人才、成就人才、服務人才、發展人才的氛圍,傳遞著“堅持人才優先發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業創新活力”的決心。西安對于人才的“西”引力不斷增強。海歸創業者黃珊珊就深深地感慨:“西安從書記做起,把人才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也說明西安的創業環境正在發生變化,讓人信心大增。”
“城市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昨日,記者聯系了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他解釋道,人才凈流入率=該地區人才凈流入人數/該地區人才流動總數×100%,而人才凈流入率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俗話講,人往高處走,每一名優秀人才都希望選擇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綜合發展最好的城市,去居住、去干一番事業。”
“城市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一名優秀人才,就能聚集一個創新團隊,就能培育一個創新企業,帶動一個創新產業,能打開一片全新天地。”石英說,過去年輕人發展創業首選北上廣,而隨著近年來老牌一線城市因為落戶難、房價高等因素,吸引力逐漸滑落,與之相比的杭州、武漢、西安等眾多新一線城市,紛紛拋出“房補”、“落戶”等政策,因此吸引力大增。
而西安正處在歷史上機遇最多的黃金發展時期,上半年的發展即使不看數據,大家也能感受到。因為大項目的引進、戶籍新政的出臺、人才政策的激勵,讓海外、省外人才紛紛回流。再加之陜西自貿區開埠、大西安格局成型,諸多體制機制得以理順;“煙頭革命、廁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這三大革命讓西安的城市環境狀況和城市形象呈現新的變化,讓西安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均有所提升,“人才高地”的魅力自然逐漸顯現。
石英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在大西安建設的宏偉藍圖下,下一步將更多人才留得住、留得快、留得好,讓西安在短時期內產生與之相匹配的格局和體量,才有利于西安成為兼容并蓄且龍頭高揚的國際化大都市,有利于西安向國家中心城市目標邁進。
本版稿件記者 樊華 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