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推進中學美術課程的改革,提高中學生的審美品質和審美能力,我們課題組對陜西省咸陽地區北部的長武縣、彬縣、永壽縣的部分農村中學的美術教育現狀進行了具體調查。

一、調查方式

1.問卷調查法。問卷分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家長問卷三類。

2.走訪、座談、隨機詢問法。調查對象是中小學教師,主要是美術教師、中小學生、學生家長。

二、調查結果

1.問卷結果。(1)有75.3%的受訪者(包括教師)認為,中學美術課是副課,學好學壞無所謂。(2)有48.5%的受訪美術教師都是非美術專業教師。(3) 有32%的受訪學校的美術課不能堅持開設或者被語數外其他課程占用,特別是初三年級大多沒有開設美術課。(4)有83%的受訪學生不懂得審美,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鑒賞美。(5)有96.3%的受訪學生家長不懂得審美品質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6)有81%的受訪學生家長都不支持學生學習美術。

2.走訪結果。在走訪學生時,有學生告訴我們:“我們學校沒有美術課。”我們查看課程表,發現課程安排有美術課,學生說:“課表上有美術課,但從來沒有上過美術課。”有教師講:“學校評職稱搞獎勵往往優先考慮的是語數外教師,美術教師的機會很少。”有家長認為:“咱那孩子不是學習美術的料,只要學好主要課程就行了。”

三、調查結果分析

1.應試教育的觀念束縛嚴重。

目前在農村中學,應試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學校教育,素質教育仍然舉步維艱。我們每到一處,學校內外到處可見素質教育的口號和宣傳標語,但學校課堂內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天下。從學校到家庭,人們都看重的是學生語數外這些高考科目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素質的提高,更忽視了學生的長期發展。一些學校語、數教師幾乎包班上課,完全擠占了學生美術課的課時,在課表設置上都安排了美術課,但每學期都不能按規定開設美術課程。許多學校的教研活動,更多的是關心語數外主課的教學發展、教學改革,幾乎不開展美術方面的教研活動。

2.美術教師水平參次不齊。

據調查,由于美術教育在學校的地位,決定了美術教師水平的參差不齊。在許多農村中學,承擔美術課教學任務的,一部分是中等師范或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擔任美術教師;一部分是學校語數外任課教師兼任美術教師。有些還是臨時聘用的代課教師,他們中大多數人很少接受藝術教育的培訓,缺少美術教育的專業知識,更缺乏對美學、美術理論、教材教法等基礎理論的系統知識和能力結構。雖然近幾年,大多數農村中學都配備了一些專業的美術教師,但還有部分美術教師知識層次不高,他們對現代教育理論和美術教育改革的信息了解甚少,教育科研能力較弱,在思想上較大程度地滿足現狀,缺少改革創新的精神。

3.美術教學方法簡單陳舊。

調查中,學生反映:“我們上美術課時,老師不給我們教也不給我們講如何畫畫,只讓我們自己畫。”有學生說:“我喜歡學美術,就是沒有老師指導。”這或許有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學能力問題,但主要的是方法問題。在農村,由于美術教師教學水平有高有低,一些美術教師運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前課堂教學的需要,很多時候,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技巧很難迎合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訴求,造成教與學之間的障礙。事實上,美術教學過程,本應是一種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農村美術教師因信息閉塞以及其他教學條件的限制,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陳舊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

4.學生美術審美基礎薄弱。

美術是一門藝術品位要求很高的學科,特別是審美教育它強調的是學生在充分掌握美術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周邊事物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然后通過美術語言恰當表達。然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許多中小學將語數外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因而學生普遍將美術當成了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一門學科。在中學階段,學校、家庭和課堂都是圍繞著升學開展,教師和家長都忽視了對學生美術素質的培養。由于學生美術基礎差,必然給美術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也致使美術教學改革舉步維艱,使學生的審美教育成了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