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實施十多年來,大多數數學老師對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總體目標、內容框架早已耳熟能詳。三尺講臺之上,課后閑暇之余,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檢測、鞏優保中、扶差幫困,如魚得水。但這絕不是數學教學的全部,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新課程呼喚“研究型”教師,要求教師自覺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課程改革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研究課改實驗中的各種問題。教師反思已成為新課程下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一種有效方式,那么,數學教師應該反思些什么呢?

一、對教師自身教學狀況進行反思

以教師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可以使我們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課后感受進行審視。每節課后不斷反思,下節課中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不斷提升,更能使教師放下身段,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促使學生與老師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所以對教師教學狀況進行反思能使教師在改進中收獲,在反思中成長。

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進行反思

首先,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就要允許不同的學生對邏輯性相當嚴密的數學知識產生不同的反應。

其次,對剛步入初中的孩子們來說,新學習環境,新認識的老師和同學,尤其是新的學科內容是他們小學時未曾接觸的,新的生活使他們產生緊張感。新的作息時間,新的校紀校規,小學時代的朋友逐漸疏遠,中學教師也不再像小學教師對他們細致周到、無微不至,尤其是學科的增多,復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學法與小學也大不相同,這一切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緊張感與焦慮感。因此,反思孩子們的思想動態,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及時消除孩子們的緊張情緒與不適應心理,能有效為教學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授課內容、方式進行反思

反思關注現實生活的情況,關注所任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反思師生對話形式,及師生交往互動狀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與學生在人格上平等,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還應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取得預期效果。我所在的農村中學學生們底子薄、基礎差、反應慢,通過反思,我們舍棄繁瑣復雜的例子,改用淺顯易懂的身邊實例,大大縮短了講解的時間,增加了練習時間,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反思課堂非預期性事件的處理方法,提高數學課教學效果。

四、對課堂整體狀況的反思

對課堂整體狀況的反思包括這節課從學生那里學到了什么?在什么情形下感到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哪些精彩片段應反復仔細咀嚼?哪些突發事件令我措手不及?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感到最焦慮或沮喪?自己感覺這節課成功嗎?如果給我重試的機會,在哪些方面我將做得更好?還有沒有其他值得研究的問題?對課堂整體狀況的反思,能夠不斷提高我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引導能力與組織能力,使自己的課堂日臻完善。

五、反思的方式

反思的方式務求真實而不只是追求形式,可以是較為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即全面分析一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過程是否完備,學生的情感價值是否得到升華。可以只針對一點或者一部分來寫;可以是點點滴滴的真切體會;可以是一句兩句思想的升華,即部分反思;可以閉目感悟;可以寫在教案上作為備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時時提醒自己不斷改進;可以在課本中寫隨筆,在學生的作業本中寫批語,與學生真心交流,仔細傾聽學生的心聲。

總之通過對數學教學的反思我們能發現問題,從而尋找自己的不足,通過分析問題能促使我們明白問題的根源所在,最后通過解決問題能使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和提高授課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還能使課堂效果達到最優化,更能使學生學到“合適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