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程強調,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重視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這也是英語教師所肩負的教育重任。而現實中,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普遍較低。課堂上學生表現不活躍;基本上都是啞巴英語,卷面考試高分,但不會說;學生參與英語口語訓練的積極性差;開口交流時經常出現語法錯誤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只有結合教學實際,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本質原因,才能找出破解之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

一、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低下的原因

1.學習態度問題。雖然小學英語課程開設已經多年了,逐漸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家長的認可,但依然有部分農村的家長和學生對英語學習重視不足,認為英語是副科,學習用處也不大,學生英語學習思想松懈。

2.學習環境問題。農村小學生祖祖輩輩生活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很難與社會發展接軌。無論從思想認知,還是學習環境都無法給學生提供有力的保證。缺少英語語言環境,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引導與興趣培養。

3.口語交流環境問題。口語表達需要交際環境的支持。農村學校學生無法將所掌握的英語口語知識表達出來,缺少口語交際的平臺,這就限制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提升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探索

1.培養興趣,寓教于樂。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新事物充滿了探求的欲望。教師將枯燥的口語對話演繹成生動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對話的樂趣,喜歡上英語口語,培養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如在學習句型What’s your name? 時,這是一個十分常用的對話用語。為強化掌握這一句型,教師可設計一個小游戲——送信。讓全班學生各在一張紙上寫些寄語,并署上收信學生的名字,教師將信紙收上后打亂順序,再重新隨機發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紙條上的名字去送信。同學間對話時,必須要用到剛才所學的英語口語句型詢問對方的姓名。對表現主動、積極的學生要及時表揚、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大膽開口說話,跨越口語對話的心理障礙。

2.情景教學,強化訓練。英語口語的學習需要特定的語言環境,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環節,為學生創設有效的語言對話情景。可以是社會生活模擬情景,可以是課外體育活動場景,或者是公園游玩場景,或者是游覽、參觀場景等。將生硬、抽象的口語對話訓練置于逼真、生動的場景中,寓教于樂,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培養語感,領會口語的內涵,啟迪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如在學習食物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便利店情景,將各種食品(食物模型或圖片)擺在貨架(講臺)上,選一位學生當店員。然后讓其他學生扮演顧客來店里購物,并按預設的對話內容開展對話。店員:What do you like? S1:I like a cup of tea. 店員:OK! Here you are. S1:Thanks. 學生接過茶后裝作喝一口。對表演得很形象的學生,教師應及時大加贊揚,打消學生的心理膽怯,激發學生積極性。到最后,所有同學都踴躍舉手要參與表演。在這種生活場景的模擬對話中,學生體會到英語的作用,在提高口語能力的同時,也明確了英語學習的必要性。

3.營造環境,增強意識。如教師布置任務,為班級取個英文名字,每個學生都要提交自己取的名字給教師,然后在班里共同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名字作為班名,并表揚取名的同學。還可以在教室板報上開辟英語廣角,將當天學的新單詞或新句型展示出來,供大家一起學習鞏固。另外,校園宣傳標語用雙語展示,將書寫規范的英語作業在校園展板向全校展示。上課前、課間操或放學時播放英文歌曲等。這些不顯眼的小細節無形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愛英語、學英語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到英語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意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英語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條件,搭建英語口語訓練的平臺,讓學生快樂地融入到英語口語學習中,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