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教育領域都在追尋一條高效學習的路徑。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和學校兩個層面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揭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課堂教學與學校教學管理的舊方法、舊觀念。在此基礎上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素質以及促進學校發展都具有極高的實踐意義。

一、有針對性的課前預習——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腦筋,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研究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采取豐富多樣的課前預習方式,是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基礎。

二、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金鑰匙

通過對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觀察和分析,筆者發現在課堂情境創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有些課堂上,生活情境的創設只是講了一個簡單的生活故事,過分膚淺化,生活情境不應僅僅是生活故事,還應該從中延伸出一些激發學生潛能或者引起思考的問題。2.生活情境不貼近孩子的生活,過分成人化。3.生活情境創設提出的問題與課堂本身聯系并不大,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忽視課堂想要解決的問題。

三、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我們創設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遷移創新”的認識過程,以及“定向——內化——發展”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確定了“創設情境,明確目標——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反思總結,應用提高”的基本流程。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重要的影響。

四、多樣而客觀的即時評價——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動力

1.采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課前準備、課前匯報表演、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貫穿課堂始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2.重視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兼顧日常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日常性評價可隨時進行,階段性評價主要檢測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度。

3.指導學生學會自評與互評。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原則下,一學期開展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各兩次,分別在期中、期末進行。評價表設計要力求簡單,便于操作。

4.改變口頭評價的方式。課堂上教師不應吝嗇言語和時間給學生以口頭表揚。評價并非一定要通過語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安撫的動作都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贊賞和認可,給他們以成就感和愉悅感。

五、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橋梁

1.互動化使合作學習成為現實。課堂是以信息傳遞為載體的,從信息論上說,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通過信息傳遞互動化,新型課堂教學能夠確保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狀態。

2.網絡化使教育模式發生變革。隨著計算機進入千家萬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工作,教師逐漸習慣將網絡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努力追求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

提高小學生課堂效率的研究與探索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每位教師永恒的目標,實現優化、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長期的追求。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總結中不斷提升,促進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以期在學校不斷提升、學生高效成長、教師幸福發展的過程中,為新課改的發展注入活力,找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