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和授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還要擺正教學、訓練、課內與課外等諸多關系,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自己成長的平臺,進而強有力地促進教學的有效生成。

一、用好教材,提高教學效率

英語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理解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材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新課改理念中,課程資源包括教材、教師和學生,教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材是可變的、發(fā)展的、開放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認識到,任何教材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摒棄“教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教學對象的整體水平來制定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在教學內容方面,能夠圍繞教材中的重點,根據(jù)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巧用、活用教材,使其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當然,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對于那些太難、與生活不密切的文章,可以刪減,從而構成自己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學效率。

二、英語學習重在積累與運用

1.強化記憶,加強積累。語言本身就是些很零散的東西,不像理科習題,邏輯性強,要培養(yǎng)學生勤記憶的習慣。每節(jié)課陌生的知識點一般就三五個,要求學生當天理解背誦,不拖拉,教師在第二天上課前做一些簡單的口頭復習強化。學語言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還要背一些優(yōu)美的符合學生水平的句子和范文。

2.加強學生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通過游戲法、情景對話法等訓練學生多聽、多說英語,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上多用英語交流。通過做題訓練學生掌握語法、運用單詞短語的能力。這樣學生英語水平會逐漸提升。

三、討論、競賽、評價互動

1.討論互動。筆者在參加一次觀摩課教學時,某師大附中馬老師在復習導入完之后,分小組進行討論,尋找解決方案,并進行匯報,實際就是討論互動。討論互動既是一種教學形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以2人到4人為單位組成討論小組,通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各項任務。小組討論互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和競爭意識,發(fā)展學生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從形式上看,其明顯特征就是有力地挑戰(zhàn)了“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的機會。而英語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討論互動交流,這就意味著英語學習不應該是封閉的個體行為,而應在團體談論合作交流的氛圍中進行。

2.競賽互動。筆者在教學寫作時借鑒了某師大附中馬老師的做法,將文章分成四段,讓學生去寫,比一比哪組寫得好,是典型的競賽互動。競賽互動一般分為準備式和即興式兩類。準備式競賽互動,顧名思義,就是要提前告訴學生競賽互動的時間、地點、形式、內容等,讓學生們有充足的時間準備競賽。準備式競賽互動既能讓競賽有序高效,又能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還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準備式競賽互動,可以由學生自由分組,也可以由教師根據(jù)課堂所教內容進行分組。分組之后,教師一定要明確評比規(guī)則,并要求學生必須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學生自己公正地評選出最出色的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競賽互動,不僅可以有效地復習鞏固已學內容,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即興式競賽互動則是根據(jù)課堂教學臨時需要開展的互動活動。這樣的活動既能給學生驚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鍛煉學生的臨時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準備式和即興式競賽互動要交叉使用、相互融合。

3.評價互動。寫作課本是非常枯燥單調的課程,但是筆者在最后的作文中采用生生互評、集體點評的方式,實際就是一種課堂評價互動。評價互動是指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后,教師或其他學生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進行客觀評價的互動活動。做好恰當?shù)脑u價有利于互動的深入開展,直接影響學生參與互動的質量和積極性。評價要遵循學生發(fā)展為本,以發(fā)揮評價正向引導為主,營造寬松的評價互動氛圍,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