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閱讀教學的主問題
作者:陜西省山陽縣城區三中 高玉安
發布時間:2017-07-18 10:07:0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教學的核心在于主問題的設計。如果問題設計得體恰當,就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成為打開學生思維的鑰匙。那么,如何設計主問題呢?
1.從課文的標題入手設計主問題。
如:李大釗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文章題目就點明了文章中的兩個要素及其互為條件的關系,教師可以就此設計一個主問題: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各是什么意思,兩者之間有何關系?結合課文內容,學生就可以說出“艱難的國運”指“艱難險阻的境界”“很逼狹的境界”“絕壁斷崖”“極其險峻”“崎嶇險阻”,“雄健的國民”是指有雄健精神的國民,是艱難的國運造就了一大批有雄健精神的國民,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改變艱難的國運。在國運艱難的時候,要發揚雄健的精神,為民族的尊嚴和發展而奮斗、犧牲。解決了這一主問題,全文通過生動譬喻所闡釋的深刻哲理也就易于理解了。
2.從文章的主旨入手設計主問題。
如:《鄧稼先》一文是由鄧稼先的同學兼好友楊振宇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的一篇表現鄧稼先作為“兩彈元勛”為祖國核武器事業無私貢獻的傳記性文章,用六個小標題串起全文,脈絡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標題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內容的作用。對于本文的教學,在解題和充滿深情的朗讀及點評后,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文中哪個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可以是一個事例,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詞。這一主問題的設計,涉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理解,對人物精神品質的感受、學習,對本文寫法的收獲,對語言的品味。
3.從文章的構思特點或結構脈絡入手設計主問題。
如:《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記敘了十九世紀的幾位大作家星期天在福樓拜家里聚會交流的情況,個個惟妙惟肖,氣質不同,性格迥異,表現了作家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對文學創作事業的狂熱追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本文對人物氣質、性格刻畫的精妙傳神,我拋棄將人物填表對比分析的方法(那樣太繁瑣且生硬乏味),為本文設計了一個饒有趣味的主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位作家,說一說理由。這一主問題的設計,是在“解題”和“繪聲繪色讀課文”以及“從插圖中找出四位作家”三個教學環節完成以后水到渠成而設置的主問題,這一主問題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幾位作家特異的氣質和性格品質。
4.從關鍵詞或關鍵句入手設計主問題。
如:張曉風的散文《行道樹》的結尾說:“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這一句點明全文題旨,也是對全文內容的收束。我就從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憂愁而又快樂”入手,設計了一個主問題:行道樹為何憂愁,又為何快樂?從文中找出語句來理解。通過這一組相互矛盾著的關鍵詞,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理解行道樹憂愁和快樂的真正內涵,從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樹在奉獻中快樂著的奉獻者形象。
5.從事件的發展變化和人、事、理之間的關系入手設計主問題。
這種設計適合于故事情節復雜曲折、人物眾多、人物關系紛繁的敘事類作品。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描寫細膩的小說,我就從小說的三個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設計了一個主問題:文中人物魯提轄、鎮關西、金氏父女,他們是怎樣互相對待的?各分三個步驟說。圍繞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理順小說的情節變化,魯提轄對金氏父女是一問(為何哭)、二贈(贈銀兩)、三救(救出虎口);鎮關西對金氏父女是一占(霸占金翠蓮)、二棄(趕走金翠蓮)、三詐(詐騙銀兩);魯提轄對鎮關西是一耍(消遣他)、二揭(揭其罪)、三打(三拳打死);鎮關西對魯提轄是一從(順從伺候)、二拼(拼命)、三求(求饒)。通過這樣的梳理,人物關系一目了然,情節發展條理分明,魯提轄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
要想設計好一節閱讀課的主問題,就要求執教者能夠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自己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充分考慮文本及學生的特點,這樣就可以設計出一個既能體現文本特點,又能吸引學生興趣的主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