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我們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從多年的初中思品課教育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注重感恩教育是促進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樹立和發展正確的感恩教學觀

在新一輪的課改推進下,教學的重心已經由傳統的偏重知識技能傳授向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轉變,這既是當今教學價值觀方面的一個根本性轉變,也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學習既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和方法的過程,又是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教學不再是為了學生考多少分,而是為了開發學生的個體潛能,促進他們最大限度地發展,是一種貫穿于學習者終身的活動。因此,樹立發展的感恩教學觀,要求我們廣大教師重新審視和定位自身的教學職責——要從單純為學生的學習、升學作規劃轉變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作規劃;要從單純為當前考試、升學負責轉變為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一生健康成長負責。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真正處理好“雙基”與素質、智力與非智力、科學與人文、當前與長遠之間的關系,始終堅持“從學生的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來謀劃教學、實施教學。

二、立足感恩教育,激發學困生樂于學習的情感

1.感恩教育是情感領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情感領域發生積極的變化,形成新的情感品質的過程。從心理角度講,在教育教學中只要重視和關注了感恩教育,對學生傾注了愛心,就能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等諸多因素的協調發展,就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感恩教育,是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之一,也是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新課程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感恩的三維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2.注重興趣培養,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的情感。相當一部分學困生由于基礎較差,對學習缺乏激情和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用個人的人格魅力和教學藝術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和技巧能夠培養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通常可用的方法:一是用語言引發學生的興趣。在遵循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前提下,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力求生動形象,親切自然,富有啟發性和幽默感。二是以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新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誘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問題的解決又使學生獲得了知識,鍛煉了思想,滿足了好奇心。三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發揮投影、幻燈等現代教育設備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多給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滿足他們表現自我的愿望。

三、適當表揚,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會對學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充分挖掘并發展每個學生獨特的潛能,喚起他們內在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激情,產生出強烈的自信和自尊。

對學生來說,贊美是一種催化劑,它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體驗到成功和被人賞識的喜悅。表揚一種好的思想和行為,能使學生辨別是非,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是應該去做的。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老師往往只用結果評價學生,以成績論英雄,對學生的努力過程不予重視,尤其是后進生,他們所做的種種努力,如果一時未取得好的效果,也得不到老師的表揚,長期下去,便會喪失努力的愿望和信心。因此,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不斷地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他們的努力過程,一旦發現有閃光點或進步之處,就要及時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會使學生增強自身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