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體驗,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一味靠教師講授獲取知識。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多,給課堂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但是,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隨著課堂改革的推進,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合作探究漸漸浮出水面,使課堂的有效性、實效性大打折扣,更談不上高效了。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怎樣提高高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的實效性?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合作探究應該探究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學習《余弦定理》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供學生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已知兩邊及夾角,如何求第三邊?同學們可以利用等價轉化的數學思想轉化到熟悉的圖形中尋找解決途徑,也可以利用知識間的聯系轉化為距離問題再尋找突破口,各個小組發揮潛能和智慧,看哪個小組找到的方法多。用這個問題引出了余弦定理,針對性強;問題也很有探究價值,學生在解三角形題中就碰到過此問題;探究的方向多,可以轉化到直角三角形解決,也可以將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標系中轉化成兩點間距離解決,也可以轉化成向量的模,利用向量知識求解。并且這個問題既能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能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發散思維,還針對問題點撥了探究方向,便于學習小組開展深入的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一定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

小組合作探究主要是針對那些具體明確而個人又無法解決的問題而開展的探討交流活動。這種探究講求合作,在各種智慧火花的互相碰撞中形成一致或較一致或異彩紛呈的答案。但是合作探究不能沒有小組每個成員探究前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和獨立探究。沒有小組成員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和獨立探究,探究就失去了意義,沒了方向,更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沒有智慧的火花,又怎能碰撞成絢麗奪目的光彩呢?即使某個學生的探究和思考沒有眉目,他也進行了知識的重組、加工、提純過程。這個過程是他知識、思維、能力鍛煉和提升的過程。同時他也會在別的同學或老師的啟發下提高認識,發展思維,進而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因此,采用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一定要將其建立在個人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探究的基礎之上。否則,合作探究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能解決問題,更不會有什么價值,也完全成了一種空洞的形式。

三、合作探究應是小組成員共同唱出的精彩動人的和諧曲

在當前一些地方盛行的課堂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中,常常會看到少數成員慷慨陳辭,激烈爭辯,而其他組員只是被動地聽,最多也就是隨聲附和幾聲而已。這種現象并不只是表現在少數課堂上,似乎還有蔓延之勢。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優者更優,弱者更弱的情況,不利于小組成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共同提升。基于此,教師要制訂相應的措施進行改變。比如小組間不同學生的展示小組加分就多;設置需要小組成員人人參與的問題或活動;對小組每個成員進行積分,一周完了推評優秀學習小組,推評小組互助明星等方法和措施。同時教師也需要鼓勵不善于動腦的組員積極思考,鼓勵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這些學生展示的機會。

四、合作探究離不開教師的主動參與和有效指導

雖然合作探究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活動,但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加強調控,維護好探究的良好秩序,不可放任自流,導致探究活動看似熱熱鬧鬧而收效甚微。要根據所探究問題的難度,根據探究過程的情況變化等,安排相應的時間,該長則長,該短則短,既不吝嗇時間,也不浪費時間。要給學生提供恰當的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方向,讓他們或重動口,或重動手,或重動腦,不一而足,確保學習活動開展得緊湊有效。要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認識,培養思維,形成能力。要適時適量介入學生小組的探究中,傾聽學生發言,給予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并注意觀察各小組的探究動態,提醒學生的探究不偏離主題。必要時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提高高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實效性的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向深層次的推進,合作探究的花朵會越開越艷,越開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