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四步曲”
作者:陜西省銅川市青年路小學 李秋芳
發(fā)布時間:2017-07-13 16:23: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高效課堂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校根據實際開展了多次高效課堂理論學習、高效課堂實踐觀摩、高效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及經驗交流等一系列交流活動,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始終堅持用對教育的真誠、對新教改的真誠、對學生和家長的真誠奏響實現高效課堂的“四步曲”。
第一步:先學后教,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
1. 設計閱讀型作業(yè)。 例如在教學“數學編碼”之前,可以布置這樣的預習作業(yè) :(1)你知道“110”表示的意義嗎?還有哪些數字可以組合起來表示特殊的意義呢? (2)查看自己和家長的身份證號碼,你發(fā)現了什么? 第二天上課時,先進行預習情況調查,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并適時調整教學,以學生的疑難點為切入口組織教學。
2. 設計操作型作業(yè)。 學生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得不到發(fā)展。所以,要充分利用動手操作,通過數、擺、剪、拼、量、畫、 摸、拆等各種實踐活動,助推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 設計調查型作業(yè) 。數學教學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課前展開調查,搜索、收集、整理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 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步:深化小組合作,放手讓學生展開討論,突出合作學習與交流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最多講解 15 分鐘,盡可能把時間還給學生!當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決問題時,當學生意見產生分歧時,當問題的解決方法多樣化時,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這些情況均是教師及時、合理地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比如學習“畫角”時,個別學生提出用兩把三角尺可以畫出15度和105度的角的問題,這無疑就是開展合作學習的良好契機。 我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推著學生走,而是靈活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把握好討論生成的新資源,展示討論的結果,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第三步:訓練好展示環(huán)節(jié),突出語言組織、表達及合作展示的能力和方法。
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一大亮點,甚至有人把高效課堂稱為 “展示課堂”,“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從操作技巧上說,展示又分為小展示、大展示兩種。在“線的認識”一節(jié)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向小組同學展示個人預習的成果。按照約定,學生把預習時習得的知識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時一般不允許看著課本或資料 “照本宣科”,同組同學則要根據自己習得的情況對發(fā)言者的發(fā)言內容表示贊同或者反對,有不同意見時可以進行辯論,以求得全組同學對學習內容有一致的見解。學困生具有首先發(fā)言的權利。教師要根據每組在展示中暴露的問題,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大展示。大展示由某一學生代表其小組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教師要注意適時點撥。
第四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突出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課前的三五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次,加強語言表達訓練,多說算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語文和數學學科的整合,在數學課上同樣側重說話訓練,引導和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利用小組合作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出每道題的算理。再次,巧編數學知識的順口溜,比如針對周長和面積、容積和體積這些內容,我看到有位老師編出了簡單的四句順口溜:長度一條線,面積一大片,體積占空間,容積算里面。這就避免了相似概念的混淆問題。 最后,在批改作業(yè)時,多運用激勵性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教師結合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利用批改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和學生進行良好溝通。如“這次字寫得太棒了,加油!”“這次作業(yè)完成得很好,再努力!”“還是有些馬虎,希望下次看到你的良好表現!”“你會記住我們的約定!”……這樣使學生心情永遠是放松的,消除了對學習的畏難情緒,永遠充滿自信,勢必會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每一節(jié)數學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高效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簡簡單單教數學,從從容容教數學,輕輕松松教數學,節(jié)節(jié)課堂都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