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袁先生!——記西安市第一中學數學特級教師袁芹芹
作者:本刊記者 薛小琴 聶蕾
發布時間:2017-07-13 16:21: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7年2月21日,西安迎來了罕見的一場春雪。這一天的清晨,我坐在西安市第一中學高一宏志班的教室里,等待袁芹芹老師數學課的開始。告別高中已經很多年了,當年就是個數學盲的我,今天卻要來聽高中的數學課。回憶起當年慘淡的數學成績和令人生畏的數學課,心里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課開始了,隨著袁老師的板書推演、層層設問,我漸漸聽得入了迷。袁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旁邊的同事捅了我一下,我才清醒。“怎么不知不覺就下課了呢!為什么時間不能再長一些呢?”我第一次對數學課有了這樣的不舍!這種不舍讓我急切地想走近袁芹芹——
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首批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優秀教練員,陜西省三八紅旗手,西安市學科帶頭人,西安市數學會副理事長、西安文理學院數學教育碩士生導師……提到袁芹芹,很多人能立刻羅列出她一長串的榮譽光環,而她更是一位懷有滿腔熱忱的、普通而不平凡的數學教師。時光雕刻,她“光彩”不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在慢慢生根發芽!袁芹芹的這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教數學的女先生。
1984年9月,華清中學高中部正式開學了,袁芹芹一大早就跑到學校排隊報到。排在她前面的是個高個子的長頭發男生,“男生留長頭發”,在那個年代算是“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了。她悄悄在心里腹誹:等著瞧,班主任老師肯定會批評他的。結果令她大跌眼鏡的是,班主任老師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這個“另類”的男生,什么都沒說。等把所有報到的新生安排妥當之后,把那名男生單獨叫到辦公室開了個“小灶”,第二天那名男生就把頭發給剪短了。這時,她開始為自己當初那點“幸災樂禍”的小心思感到慚愧了,也就是從這一次她發現教師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第一次對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心動”。
那時,袁芹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上數學課。課堂上,張英老師竟將枯燥、無趣的數學課講得妙趣橫生,高潮迭起,常常聽得她如癡如醉,甚至晚上鉆進被窩了也在回味……她慢慢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原來如此大!我要當教師,要像張老師一樣!
在我國的傳統中,普遍被稱為先生的職業只有兩類——醫生和教師。醫生日夜奮戰,為搶救一個個瀕臨危機的生命而努力。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傾盡所學,培育時代的英才和社會的希望。無論哪個時代,他們都是受人景仰的。懷著對教師職業的這份愛慕,受到身邊良師的熏陶,袁芹芹立志要做一位受人景仰、受學生愛戴的女先生!因此,高考時她毫不猶豫地報考了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1991年,大學一畢業,她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一中學,真正成了一名教數學的女先生!
追夢的意義不在于追上夢想的翅膀,而是追著追著,久了,身上自然而然散發出的光芒!在袁芹芹這里,教師就是個追夢人!
袁芹芹是怎樣的一位“先生”呢?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忙人?還是學校數學教研的形象代言人?都不是。“把教育當成事業而不是職業”“一個永遠不會停下來的人”……在采訪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她的同事,他們一人一句描述著自己眼中的“袁先生”。在她身上“創新求索”“求真務實”等標簽不斷被點亮。袁芹芹在不停地尋找,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創新!
剛上班那幾年,雖然憑著自己的用心,教學成績一直不錯,但總感覺自己在不斷摸索,卻沒有成長的目標,沒有教學的特色,她很苦悶。她開始思索:“為什么我的課堂不能像動畫片一樣,既新奇有趣,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帶著這個最初的教學問題,2001年她重返母校,攻讀教育學碩士。
研究生進修那幾年,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周內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還沒歇一口氣,周末就要去上研究生的課。有時,實在沒人幫忙照顧孩子,她就帶著孩子去聽課。就因為這樣,當時系里的很多老師和同學都認識她。現在,偶爾跟兒子一起回憶起當年的事,兒子開玩笑地說:“我的早期教育真的挺與眾不同的,6歲就開始旁聽研究生課程了!”
這樣的辛苦,在袁芹芹看來是值得的,因為在這里遇到了影響她一生的“貴人”——羅增儒教授。從一名工人到大學教授,羅教授對數學的執著給了她很大的震撼,原來教師也可以當得如此精彩。她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像羅老師那樣令人尊敬的專家型教師。即使現在袁芹芹已經成了中學數學教育界的名師,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她仍習慣于找羅老師請教。
“我曾經去過羅老師家里,三室的房子里,滿滿當當都是數學方面的書和雜志。羅老師就在這書海里給我指導論文,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的感覺!”
研究生教育給袁芹芹最大的收獲是理論水平的提升。原來是悶頭教學,整天“淪陷”在具體的教學問題里不能自拔,現在有了理論的引領,視野更寬闊了,站的角度也更高了。袁芹芹說:“人生最理想的就是你喜歡的東西正好是你從事的職業。我愛學生、愛教師這個職業,所以覺得一點也不累!”
2006年,陜西省進入新課改倒計時階段,作為陜西省首批接受新課改培訓的教師,她幸運地接受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新課改理念培訓。隨后,她就以陜西省新課改專家的身份,對全市乃至全省的高中數學教師進行了新課改培訓。她將學習到的理論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經過反復實踐、慎重思考和系統梳理之后,逐漸形成了“問題鏈式教學模式”。“課堂提問就像剝洋蔥一樣,通過層層設問推進,最終讓學生觸及數學最本質的內核。精華有了,數學肯定就能學好了!”同時,她還借助課外講座,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組織學生開展專題研討,讓學生“讀數學、做數學、講數學、寫數學”。在知識系統化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達到靈活、嚴謹、深刻的境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大幅度提高。
她專注于新課標、新教材的研究,在為廣大教師做好新課改培訓、指導的同時,開始著手編寫新教材的教師用書。她參與編寫的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3的教師用書,已在全國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地區全面使用。她參編的《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陜西高考·新新考案》等,也受到高中數學教師們的熱捧。
“科研女超人”的稱號用在袁芹芹的身上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她先后有《“特殊化”在數學競賽中的應用》等28篇論文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等核心期刊發表,其中2010年撰寫的《磨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文于2011年5月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高中數學教與學》全文轉載。《校本教研新思路——小課題研究》等16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2016年,她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取名《秦曉擷萃——數學教育研究》。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迅速普及,信息技術給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很多人面對這個挑戰顯得倉皇無措時,袁芹芹卻看到了機遇。
“信息技術條件下新課程教學方式實驗研究”骨干教師培訓、陜西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省級骨干培訓、“國培計劃”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培訓、陜西高中教師自主選學與信息能力提升遠程培訓等十多次培訓下來,她已經對信息技術與新課改的深度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借著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她一躍成了“微課達人”“網絡紅人”。近一年來,她設計了微課29節,錄制微課10多節,并上傳到工作室網站供教師、學生學習。2015年,她擔任西安市第一屆中小學教師微課電視大賽決賽評委,對參賽教師進行現場問診把脈。2016年12月份,西安市教育系統因霧霾停課期間,她為全市高中生做了《圓的標準方程》網絡直播,當天收看達35000人次,重播次數超過10000人次之多。
能夠幫助身邊的人就會有一種成就感,袁芹芹喜歡并享受這種成就感。在袁芹芹心中,教師就是個擺渡人!
從2004年起,她所帶學生有42人次在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獲獎,最好名次是陜西省第二、四名,她所帶班級,高考數學平均成績曾超出省平均40多分。
2006年,她指導的學生湯鵬飛代表陜西省參加了2007年全國數學冬令營并獲得銅牌。湯鵬飛,從高一開始就立志要參加數學競賽,袁老師幫他制訂了嚴格的學習進度,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為其輔導。功夫不負有心人,湯鵬飛在三次的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先后獲獎,最后一次取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被推薦參加全國冬令營,現場保送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學生們都開玩笑地說:“湯鵬飛是袁老師的干兒子。”這讓她深刻地體驗到了當數學教師的成就感,也更加珍愛這份工作。
雖然擁有長串光環,但她在學生們面前卻從來不是刻板的“權威”模樣。“數學老師通常都是刻板嚴肅的,可袁老師就不這樣,即使批評人的時候也是從容優雅的!她身上有一種特別吸引人靠近的氣質!”學生們這樣評價她。
下課的時候,她經常就被學生“圍堵”在講臺上。“愛問智能模式”即時開啟,解疑、答惑、拓展,忙得不亦樂乎!曾經有個外校來聽課的老師目睹了這一場景,大聲驚呼:“袁老師好有明星范啊!有這么多學生粉絲!”“袁老師的粉絲可不止這些,學校里其他年級、其他班級也有不少呢!就連數學組的很多老師專業上有疑難了,也喜歡找她!”一同來聽課的同事立即補充到。
作為陜西省首批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西安市教育局深化大學區改革名師工作坊主持人,她著力在中青年教師中鍛造出一支科研型生力軍。其中,青年教師王買霞先后在陜西省數學青年教師優質課、西安市新課程優質課評比中均榮獲二等獎;袁方榮獲陜西省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稱號、陜西省教學新秀;王金理老師制作的微課《由y=sinwx的圖像到y=sin(ωx+φ)的圖像變換》、左彥虎老師的創新教學《從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榮獲西安市2016年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大賽三等獎……
近年來,受陜西師范大學、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西安市數學會、西安市教科所、陜西省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會等組織邀請,她先后完成“國培”“省培”計劃培訓、學術報告等18場,受眾遍及河南省、甘肅省、陜西省的中學數學骨干教師;作為西安市小課題研究指導專家,先后指導100余名教師完成了小課題研究。她這名“科研女超人”,正在影響和帶領著更多教師朝著科研型、專家型教師的方向前進。
西大附中的青年數學教師劉歡曾是她作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生實踐導師時所帶的一名學生。“雖然已經畢業了,我還是經常向袁老師請教。很多時候提前打聽到袁老師的行程,我就安排好自己的課,趕老遠的路,擠時間去聽她的報告。每一次啟發都很大,一路的奔波和勞頓都值了!”在袁芹芹這里,這樣的“回頭客”很多。
我見過許多像袁芹芹一樣的一線教師: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孜孜以求(平凡而不平庸),把教書與育人結合在一起,把傳承與創新結合在一起。他們很好地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內涵!面對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教師,我只想說一句:你好,先生!表達我內心深處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