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橫空出世借助了計算機及網絡媒介的普及化趨勢,培養了一代網絡讀者的生成和壯大。網絡文學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但卻沒有形成獨特的文體和個性的風格。從李尋歡到安妮寶貝,讀者從他們的早期文本當中發現你和我、他和她、世界和自我之間距離的消失,表現出“我”與生命相互和解的人性對話。然而讀者期待的具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卻沒有出現。相反,網絡的呈現方式達到了人人皆可成為作家的夢想。由于創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齊,盡管作品數量一時間達到壯觀的程度,相形之下與專業化寫作的高質量相比顯得膚淺、輕松,只能作為一般性的趣味讀物,成就了幾位暢銷書作家。但是市場反饋這類作品的通病即缺乏關照生命、關懷人性的終極力量,始終擺脫不掉的是取悅網絡讀者的流行性和快餐化。因此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認為,網絡作家的出現并未真正構成對傳統寫作者的威脅。相反,他們的“著陸”——得到出版商的肯定以及紙質作品的問世,卻不自覺間成為傳統文學的新鮮血液,也才得以有機會拓展自己的文化空間。所以,當網絡文學無法建立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命形態”時,想要撼動傳統文學的堅實基礎,顯然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