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是支撐歌唱的原動力,也是發聲的基礎。兩種唱法不約而同地要求沉穩柔和、飽滿靈活的氣息。只有正確的氣息運用與控制,才能發出美妙生動的音色。根據對前人理論成果的總結歸納,民族唱法中,氣息的運用有三個原則:深、通、活。善歌者,氤氳自臍間出,且至喉而嗌其詞,忙中取氣不亂。這就是對這三個原則最好的闡釋。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路易斯·泰特拉尼認為,學習呼吸時,應該想象肺是一個空的袋子,氣息如重物落下,首先填滿肺的底部,而后是中部,直到整個肺被氣體填滿。卡魯索也在書中說到高音的演唱方法,必須是氣息控制腹部最底端,保持整個頭腔的暢通[2]。由此可得出結論,氣息運用得當是兩種唱法共同的追求,其運用原理以及所遵循的自然規律也別無二致。二者都認為氣息作為歌唱的動力,必須得到良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