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師評語打開寫作之門——周記隨筆式教學淺析
作者:陜西省城固第一中學 邱成嘉
發布時間:2017-05-03 09:46:1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俗話說:“得語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語文。”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學的瓶頸。每次上作文課,學生就唉聲嘆氣,抱怨連天,寫作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不是東拼西湊應付了事,就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針對這種情況,近幾年來,我采用了周記隨筆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周記隨筆式教學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就是教師評價,它既是對學生現有隨筆的評價,又影響著學生日后的寫作傾向。以下,筆者就自己開展的周記隨筆式教學從教師評語方面淺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評價要及時
學生交上周記后,就會期盼能夠早日看到教師的反饋,如果教師反饋不及時,學生等待無果,熱情就會逐漸消退。即使最后教師給出了別出心裁的評語,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和作用。我班學生曾私下跟我說:“老師,拜托你一定要給我多寫點評語。”甚至有的學生像懷揣著小秘密一樣,單獨把自己的周記本交給我。我想,這無疑說明了學生渴望能夠得到教師及時反饋的急切心情。
二、評語應富有文采和激情
“好、不錯、很棒、繼續努力”等簡單而又空洞的評論語不僅無效,還可能起消極作用。積極的教師評價肯定展現的是任課教師的個性魅力,是富有激情和文學氣息的。例如:有個質疑自己努力的學生,在隨筆《找不到的遠方》中寫道:“總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仿佛心中有一個黑洞。無論做什么,看見什么,怎么也填不滿。”“我的遠方,你在哪里?我一步步向前走,帶著熱烈的渴望,無盡的向往。路還很長,我不愿所有的希冀都變成妄想。”此處我看到學生內心的無助和彷徨,這不僅僅是一個“閱”或簡單的評語所能解決的。也許我給不了她實質性的幫助,然而我可以給她鼓勵,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消除她對未知的恐懼。于是我給她的評語是: “渴望遠方的人又怎么會被現實所羈絆,丫頭,別讓昨日的雨淋濕今日的衣。前面的曙光一直都在,只不過暫時被迷霧遮住了,我會和你一起撥開迷霧等待陽光(大大的笑臉)。”我想在這里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進步,同時還有心靈的啟迪。
三、給予真誠、恰當的肯定
學生屬于特殊的創作群體,不同于專業的作家,學生的周記也不完全屬于文學創作,其中更多的摻雜了個人的情感因素。教師在作批語時,應選擇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習作,運用縱向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充分肯定學生周記中的閃光點,讓學生在精神上感到滿足和自豪。例如:一個不喜歡學習語文的男生在周記中這樣抱怨:“這一周與上一周如出一轍,還是堆積如山的作業,還是班主任在耳邊嘮叨,還是每天起得跟雞一樣早,睡得跟狗一樣晚。總之每天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看到這樣的描述,我想這孩子的生活就沒有悸動可言嗎?接著我發現他這樣寫道:“走在田邊,到處是黃燦燦的油菜花,村口的果樹也開滿了花,就連路邊的野草叢里也開滿了不知名的小花。”我趕緊在此處畫了一個點贊的表情,并且批注:“瞧,你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能擁有如此美景的人,內心肯定是寧靜的。”
四、及時表揚,因材施教
每次周記我都會選擇一部分比較有亮點的習作及時進行表揚,表揚的范圍要覆蓋各個層次段的學生。這樣,一學期下來,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受到老師的表揚。但表揚的形式卻因人而異,對比較內向自卑的同學在全班進行公開表揚,對成績比較突出自信的同學選擇私下的口頭表揚。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將優秀習作張貼在教室后面,甚至可以利用網絡的力量,傳到班級群共享,供更多的同學欣賞借鑒。逐漸形成一種“強化”或者“替代強化”的有利局面,受到表揚的學生會更加努力,沒有受到表揚的學生,看到與自己同一層次的同學受到表揚,也會受到鼓舞,加倍努力。就這樣堅持實踐了一段時間,發現越來越多的同學喜歡上了寫周記。
教師評語也是“教”的一種方式。對于學生周記,教師評價應該具有人文情懷,敞開心扉,表達真誠的關懷,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成功的寫作體驗,點燃他們創作的熱情,從而愛上作文,愛上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