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之際,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就應當心懷大愛,以立德樹人為己任,以“四有”好老師為遵循,以“引路人”為方向,在發展學生中成就事業,在崗位履職中實現師者價值。尤其是面對市場經濟多元化價值觀念沖擊,教師當自覺涵養“五種心”(平常心、敬畏心、公正心、陽光心、廉潔心),靜心守護靈魂家園,研學鑄就精神圣地。

涵養平常心。平常心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事。高中教師的職業特征是個體勞動、集體成果,每個教師都非常重要,任何一個教師的懈怠,都可能導致學生出現“短板”科目,與名校失之交臂。寶雞中學新一屆領導班子結合校情,提出了“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大力營造教師和質量至上、成績和成果導向的學校特色文化,旨在調動每個教師的積極性,發展學生,成就教師。學校將考核成績與教師的績效津貼、評優樹模、職稱晉升、干部選拔、外出學習相結合,體現優勞優酬、多勞多得。在這樣的機制下,教師只有正視環境新變化,不斷完善自己,自覺把個人得失和學校事業進步“捆綁”,以進取心對待工作,用平常心對人對事、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進退得失,用平常心定位自己,把各自的工作做到極致,必然會推動學生學業大進步,學校事業大發展,個人專業大提升,實現多方共贏。

涵養敬畏心。敬畏是教師嚴謹負責態度的體現。教師首先應當敬畏課堂,課堂是師者施教育人的“道場”,更是學生獲得成長進步的“精神圣地”。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讓學生在課堂有更大的成長和進步?都是教師應該終身研究的課題。無論教齡有多長,教藝有多高,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教師都要甘當“學生”,保持嚴謹的治學態度,崇尚學術精神,秉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維品質,挺起善于批判、勇于探索的學者脊梁,堅守追求真理、樂于奉獻的師者良知,用人生備課,用良心上課,用知識啟迪智慧,用勤勞助推成才。當然,作為社會公民,教師理應自覺敬畏法紀制度、敬畏職業道德和家庭道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個人修養傳播文明。

涵養公正心。公正心是教師的內核。有教無類方為仁師。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涵養公正之心,就在于教師能客觀公正對待工作,公道正派,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既不因為學生的習慣好、成績優秀而偏愛,也不因為學生不聽話、成績差而“冷眼”,需要老師多些耐心、多些關注,既要在習慣上引導,又要在方法上點撥,既要注重學業進步,又要關注特質差異。一年來,寶雞中學在保持高考升學率高位攀升的前提下,鼓勵學生特長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特長的“學霸”,贏得了廣泛認可和贊許。郭某同學以足球特長,高考470分考入同濟大學,對老師和教練的傾情培養感激萬分,倘若老師心存偏見,斷然不會有如此結果。

涵養陽光心。陽光心是教師樂學善教的法寶。心若陽光,處處都是晴天;心若向善,身邊全是好人。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學生會“看樣子”,踏著教師的背影前行,教師的心態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教師心中有目標、有希望,為人處世光明磊落,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生活工作,學生則深受激勵、充滿動力、不斷進步,最終帶來學生和教師的“雙進步”。相反教師若怨天尤人、內心灰暗,學生必然意志消沉,往往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怨聲載道、事與愿違,寶雞中學在引導教師樹立陽光之心上,開辟名師墻,表彰“明星教師”和有突出貢獻的團隊,搭建了多元化發展平臺,積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職業成就感。

涵養廉潔心。廉潔心是教師身正為范的寫照。廉潔從教是作風建設新常態下對教育工作者的底線要求。寶雞中學作為全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教師倍受尊敬,除了教師素養水平高之外,學校積極引導教師嚴以自律,堅守“五慎”“六多六少”和“七提倡七反對”工作要求,不接受家長宴請和饋贈,不從事有償家教,以師者的純潔贏得應有尊嚴。

教育是成人之美的事業,教師是一份良心職業,師者只有自覺涵養“五種心”,崗位盡職,課堂提質,做好“引路人”,必然一路繁花相送、桃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