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城市中的小學生對比,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明顯較為薄弱,這給農村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能夠切實有效地幫助農村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教師需要找出且正視學生口語能力薄弱的原因,對癥下藥,采取合理的應對策略。

一、詞匯貧乏,詞不達意——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目前,農村小學生口語能力薄弱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詞匯貧乏,詞不達意。學生對話時就是那幾個常見的單詞,這與學生的詞匯量不足有關系。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基礎詞匯知識的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嘗試以多種方式在口語訓練中多次出現新單詞。比如,除了讓學生開口大聲讀單詞外,還可以讓學生聯想、想象等。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的單詞發音是準確無誤的。唯有針對學生詞匯貧乏這個問題來加強對學生的基礎詞匯知識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流利英語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缺乏語境,怯于開口——應營造英語交流氛圍

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薄弱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缺乏語境,怯于開口。為此,教師應當加強英語交流氛圍的營造。以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我的朋友”,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用口語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朋友,包括這位朋友的外貌體征、性格特征等,其他學生可以來猜一猜,看誰能猜出來。然后,還可以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與這位朋友的趣事,其他人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班級里有學生開了一個好頭,發言的學生漸漸多了起來,課堂交流的氛圍就逐漸形成了。而這個氛圍又會帶動處于氛圍中的每一名學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三、人數眾多,機會有限——應嘗試小組合作學習

與城市的合理分班和編排有序對比起來,農村班級的編排一般會較為混亂,特別是對于教師數量較少的學科來講,有可能是幾個班級合并在一起開展教學,英語教學同樣也容易出現這一情況。這種人數眾多而機會有限的矛盾,是導致農村小學生口語能力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以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I can play basketball為例,這是一個運動的話題,考慮到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喜歡打籃球,尤其是女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將這個單元的主題擴大為“我喜歡的一項運動/我能夠完成的一項運動”,以分組的方式,讓學生7至8名為一組,組內的成員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一項運動,并說說日常運動的情況。學生之間可以就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場地、運動的技巧等來溝通交流。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時,由于學生“公眾發言”時觀眾只有幾名同學,這無疑會減少學生膽怯的情緒。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時,每一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發聲”的機會,這意味著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得到口語鍛煉,鍛煉越多,口語能力自然也就越好。

四、方式傳統,形式單調——應豐富口語訓練方式

農村學校的教學資源較為有限,這也限制了一些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因此,方式傳統,形式單調無疑也是削弱學生口語能力的一個原因。為此,教師應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盡可能地將口語訓練的方式豐富化。以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At Christmas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圣誕節”??上攵?,農村的節日氣氛以及節日意識遠遠沒有城市那么熱烈,也比較少會有具有圣誕氣息的東西,類似于圣誕樹、圣誕老人等。教師可以巧妙地鼓勵學生自己裝扮,并在這一過程中去進行口語交流。比如,在課堂上,由某一名學生來扮演圣誕老人,由某一名學生來扮演圣誕樹,由某一名學生來扮演期待禮物的小朋友,以情景模擬的方式去進行口語對話。如此一來,就比單純要學生照著書本朗讀或者直接讓兩名學生對話來得更加有趣和好玩。

農村教學資源整體環境的優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天一月的事情。在客觀環境相對固化的情況下,要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教師要認清學生面臨的幾個問題:詞匯貧乏、詞不達意,缺乏語境、怯于開口,人數眾多、機會有限,方式傳統、形式單調,才能從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營造英語交流氛圍、嘗試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口語訓練方式這幾個方面入手,不斷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