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今天,互聯網+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信息時代的到來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要求我們要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創新能力與文化素質的結合是最重要的,即知識創新。知識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新發現、探求新規律、創造新方法和積累新知識。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21世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高素質人才。

一、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內容

1.化學課堂教學中,除教給學生化學知識外,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如學生學完一章內容,布置一些專題作業,要求學生按各自的專題方向,結合平時的學習,查閱資料、互相討論、互相交流,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理論化,不但能牢固掌握知識,更能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如九年級下學期學完課本知識之后,可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進一步發展。課堂教學是創新教育的主戰場、主陣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知識進行創新教育。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思考、鼓勵討論、鼓勵提出問題、鼓勵質疑知識并動手實踐驗證。要注意積累經驗,積累素材,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學化學有許多能體現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實驗,教師要深刻領會教學大綱精神,挖掘實驗教學的內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鋪平道路、提供條件。如九年級化學第六章探究二氧化碳性質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實驗,教師應在完成課本實驗的同時,引導學生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進一步展開探究,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二、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方法

1.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意識,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氮氣的發現、鐳的發現等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因為對細微問題的注意并創新而做出的,因此,無論是對教學內容的講解,還是對例題、習題的解答,抑或是課外活動的指導,教師都應以新穎獨到、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激發學生興趣,喚起其對敏感問題的意識,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多疑善問,勤于思考,勤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大膽創新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與同學爭辯,或與教師討論,以探求事物的本質。

2.重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其更具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以便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發散思維是依據給定的材料,能從多個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獲得答案的思維方式,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特點,要訓練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提出多種設想和方案,并能以最佳方案解決問題。要能面對問題靈活機動,及時變通,當解決問題的某一思路受阻時,應能迅速轉換到另一思路上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注意克服思維定式的影響,并且要求學生解決問題時能夠提出富有新意的、與眾不同的解決設想和方案,敢于標新立異。

3.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聯想和想象,對直覺思維和靈感給予應有重視。

猜測、聯想和想象是重要的創新思維方法,教學中應盡力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作敢想,甚至“異想天開”。如在學生自學某些教材內容時,指導其進行“閱讀嘗試”,即對教材中要討論的問題不直接給出分析解答,而是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猜測、聯想和推證,獨立積極地探求結論,并與書本上的方法和思路對照,以擴展思路。

三、創新教育可以促進化學教學

中學化學中的創新教育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從長遠發展看,中學階段的教育應從終身教育和繼續學習的視角出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重視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新教育正體現了這一目標。

總之,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化學教學中應該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全面的人格發展為本的化學教育思想,追求一種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化學素質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