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進校園 陜西大學生感悟工匠精神
發布時間:2017-04-28 17:25:02 來源: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3月28日上午,李世峰、張新停兩位“大國工匠”來到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向青年學子們展示實操絕活、講述個人成長歷程、分享職業理想。這是由教育部關工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和陜西省教育系統關工委聯合主辦的“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陜西首場,該活動以“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為主題,將不同行業的技能大師請進校園展示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養,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國家督學王富,省教育廳巡視員、省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劉桂芳,省總工會副巡視員衛高潮,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呂明凱,省國防工會主席王明考,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上官養志,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副主任張朝,全總宣傳部職工教育處處長彭藝,省總工會宣教部部長張朝惟和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崔巖、院長張曉云出席活動,我省高職院校的1300余名師生與兩位技能大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崔巖在致辭中首先對各位領導和省內各職業院校代表表示誠摯的歡迎,對教育部關工委、全國總工會、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總工會、陜西省關工委、陜西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多年來給予該院建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陜西工院歷來重視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累計獲得高職組一等獎50項,二等獎104項,三等獎117項,位居全省前列。畢業生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學院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近年來,累計獲得國家級榮譽10項。學院將以此為契機,建設傳播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學模式,打造崇尚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構建弘揚工匠精神的教學體系,展示職業教育的責任與擔當,使職業院校成為新時期大國工匠的搖籃,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做出貢獻。
省教育廳巡視員、省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劉桂芳發表講話。她指出,把大國工匠請進校園,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指示的重要舉措,是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報國成才,成長為支撐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生力軍的有效途徑。
她表示,陜西作為“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2017年的首站,是對我省高職教育發展成果的認可和良好的期盼。我省還將建立院校與大國工匠長期聯系的機制,把大國工匠、三秦工匠、技術能手請進校園,請進課堂,把大師們的敬業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培養當中去,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能,使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進一步適應時代和國家發展的需要,推動和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國家督學王富在講話中介紹了“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他表示,陜西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新時期“一帶一路”的戰略的重要的節點。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方面,都為陜西乃至全國職業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指出,“工匠精神”,體現的是對工作熱愛,是對崗位的堅守,是精益求精的一種工作態度,是追求卓越的一種品質,是報國奉獻的一種精神,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生動的解讀,更是我們國家由制造業大國走向創造強國的重要支撐。
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與“大國工匠”的交流,認真體會、深入思考感悟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找到對自己的全新的認識和新的定位,開啟人生一扇新的大門。
活動現場,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鈑金技師李世峰、中國兵器西北工業集團的鉗工技師張新停先后為現場師生演練了飛機整流罩定型、盲配鑰匙、生雞蛋鉆孔等精彩實操絕活,并與青年學生進行互動,回答現場及微信提問,分享他們從業以來敬業、精業的事跡與感悟。
“用榔頭和飛機對話”的李世峰從事飛機機身零件鈑金工作近30年,用手中榔頭敲打出數百架守衛邊疆的戰鷹。一架戰機的機身,有40%到70%的零件出自他手。張新停則是“為彈藥立規矩的人”。自1992年從技校畢業起,已在鉗工崗位上工作了24年。先后為保障99A主戰坦克、155自行火炮的彈藥精度研制出近萬件精密量具。經他手做出的產品,精度甚至超過了數控車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