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可以彈性放學,為何不能彈性上學
發布時間:2017-04-28 17:24: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兩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參加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時坦言,中小學生“課后3點半”問題,“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揪心撓頭”。陳寶生提出,解決此問題“基本的思路是實行彈性放學時間”。
為了切實緩解家長的后顧之憂,新學期伊始,南京宣布小學實施“彈性離校”制度;上海市教委則決定2017年秋季學期全面開展每周一至周四放學后的“快樂30分”活動。南京和上海的舉措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地區家長紛紛問詢何時推行類似措施。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教育部也印發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導。
在全面二孩時代,彈性放學是順應民心的善政。據調查,在不敢生二孩的母親中,60.7%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全職母親中有近1/3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工作。讓年輕女性在孩子與工作之間“二選一”,個中滋味,怎堪與外人道?養大一個孩子已是不易,再來一個怎能不讓人不堪重負?
彈性放學不是新瓶裝舊酒,除了由財政埋單,不收取任何額外費用之外,更在于秉承自愿原則,避免異化為補課。家長的要求不僅停留于看護孩子層面,更希望學校能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滿足孩子開展興趣活動的要求。
隨著彈性放學成為各方共識,“3點半”難題的全面破解指日可待。欣喜之余,筆者不禁還想追問一句:可以彈性放學,為何不能彈性上學?
據筆者所知,小學生早上到校時間大多是8點之前,必須7點之前起床,極易造成睡眠不足。對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的中小學生,睡眠的意義非同小可。此外,由于趕著上學,很多孩子的早餐常常“對付”了事,這對孩子身體和學習的影響更是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在歐洲,很多學校在上午9點以前不開課。
如果推行彈性上學,留出30分鐘到1個小時的伸縮空間,讓孩子和家長根據各自情況決定上學時間,不僅可以適當緩解早高峰交通擁堵,更能夠讓孩子睡好吃好。學校可以安排一部分值班老師按原來時間到校,其他老師可以晚些上班,這正好與彈性放學帶來的延遲下班形成互補。
已經有地區準備實施彈性上學。近日,濟南市教育局表示中小學將全面實施彈性上放學,堅持“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學段之間、年級之間、季節之間”錯時的原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所屬中小學科學確定彈性上放學時間,并對早到或晚走的學生加強管理,做到“早到可進校、進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導、晚走有管護”。
濟南相關部門還聯合行動,將錯時彈性上放學與治理交通擁堵進行統籌規劃。實施彈性上放學,不僅為家長們分憂解難,而且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更讓孩子“多睡一會兒”,如此一舉多得,值得點贊。
彈性放學來了,彈性上學還會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