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7-04-28 17:24:47 來源:陜西省教育廳
各市教育局,楊凌示范區教育局、西咸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韓城市、神木縣、府谷縣教育局,石油普教管理中心:
近期,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廳〔2017〕1號),專門就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現轉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促進教育公平,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義務教育深化改革工作平穩有序進行。為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持續提升治理水平,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著眼教育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充分認識落實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重大意義,理清當前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突出矛盾,破解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完善相關政策,確保招生入學各環節有序銜接。
二、周密安排部署。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須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充分調研論證,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制定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措施,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特別要突出重點地區、熱點學校和重點時段,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明確招生入學工作的具體步驟和時間區分,全面夯實工作責任,確保2017年招生入學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三、嚴格實行劃片入學。根據《義務教育法》和學籍管理規定,我省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年齡為年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當年8月31日以前出生且年滿6周歲),殘疾兒童入學年齡可放寬到7周歲。要積極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合理劃定招生范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通過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落實就近入學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群眾擇校強烈的主城區、熱點學校的指導管理,督查監控。劃定片區確需調整時要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參與,進行審慎論證。
四、強化工作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領導,“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在全面做好免試就近入學工作基礎上,一律取消義務教育特長生招生。要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專門明確隨遷子女、軍人子女、引進高端人才子女、突出貢獻人員子女、優撫對象子女和外籍人員子女等政策性借讀生的入學條件和辦法。要嚴肅組織紀律,嚴格執紀問責,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搞變形走樣、打擦邊球,以強有力的手段和舉措保證免試就近入學、規范有序入學、陽光監督入學。要積極協調公安等部門制訂招生入學工作預案,成立應急小組,建立會商協調機制,快速穩妥處置突發事件,確保平穩招生,平安入學。
五、加強宣傳引導。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對相關政策和實施辦法,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進行解讀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加大宣傳力度,積極與新聞宣傳部門和有關單位通力合作,在招生入學關鍵環節和關鍵時間,積極做好正面宣傳,倡導科學教育理念,提高社會各界知曉率,努力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要直面矛盾,第一時間回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熱點事件,促進義務教育健康均衡發展。
請各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將研究制定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方案于2017年5月10日(星期三)前報省教育廳備案。
聯系人:任正旺 電 話:029—88668895
郵 箱:jjyc2010@163.com
附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陜西省教育廳辦公室
2017年3月16日
附件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教基一廳〔2017〕1號)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總體要求和教育部統一部署,從2014年起,各地教育部門將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作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任務啟動實施,經過三年持續大力推進,全國范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和歷史性突破,基本實現了免試就近入學、規范有序入學、陽光監督入學,有效緩解了“擇校熱”,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為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持續提升治理水平,現就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通知如下。
一、鞏固三年改革成果。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啟動之初,按照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教育部聚焦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問題倍受關注的19個副省級以上大城市,提出了明確的改革目標并已基本實現。2017年,19個重點大城市要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之上,繼續深化改革,鞏固三年改革成果,全面實現2014年確定的各項目標。各區(縣)100%的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原則上每所小學全部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95%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降到區(縣)初中總招生人數的5%以內。已經實現上述目標的城市要進一步鞏固提高。舉辦實驗班必須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要嚴格控制規模,有科學公開公正的選拔方式。嚴禁地方政府、有關單位和學校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費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擇校熱度較高的重點地區開展專項檢查,對免試就近入學目標落實不力的進行約談。
二、有序擴大覆蓋范圍。免試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法》根據兒童、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和義務教育的性質所確立的基本入學制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法律規定,根據突出問題和重點地區,加大工作指導力度,逐步擴大劃片入學實施范圍。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群眾擇校沖動強烈、“學區房”問題突出的地方,要一手大力推進均衡發展,一手積極穩妥推進多校劃片(隨機搖號、派位),片區調整時要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和辦法,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充分參與,增強劃片工作的認可度和公信力,新舊片區變化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期限。
三、統籌城鄉招生工作。要統籌做好縣域內城鄉學校招生工作,努力穩定鄉村學校生源,均衡編班,防止產生新的城鎮大班額大校額問題。要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加大軟件均衡力度,合理均衡配置城鄉師資,大力推進校長教師縣域內合理流動,著力縮小城鄉、校際教育質量差距。要加強政策引導,落實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并向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傾斜,推動學生自愿合理分流。要繼續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加快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切實簡化隨遷子女入學流程和證明要求,做好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鄉鎮寄宿制學校要優先安排留守兒童住宿。
四、規范學校招生行為。免試入學是法律賦予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義務教育的基本原則,適用于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校不得通過舉辦相關培訓班或與社會其他教育機構進行合作,提前選拔、特殊培養學生;不得以各類競賽、考試證書、榮譽證書或學習等級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或參考。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的指導和規范,引導其合理確定招生范圍和方式,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辦學校,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可以引導學校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不得采用統一筆試或者任何變相形式的統一知識性考試方式選拔生源。
五、強化履行各方義務。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送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除加強對傳統控輟保學重點群體監控外,要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適齡兒童、少年未按《義務教育法》相關規定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學校及教育部門要立即落實失學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責任。對于因身體健康等原因確需緩學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向縣級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獲批準后方可緩學,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
六、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各地要充分依托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學籍管理系統在治理擇校問題上的基礎性、機制性作用。要通過學籍管理,及時掌握學生流動和輟學情況,為減少學生無序流動、全面實行就近入學、加強控輟保學提供技術支撐。但同時要進一步明確,學籍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其主要功能是記錄,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學生被學校招收后,原來已有學籍的,接收學校要通過全國學籍系統為學生轉接學籍,實現“人籍一致”;原來沒有學籍的,要為學生新建學籍。暫無公民身份證號或原公民身份證號不可用的學生,可以先建立臨時學籍號,待取得真實可用的身份證號并通過認證后,獲得正式學籍號。學生沒有到校報到入學的,學校不得通過招生程序將其學籍注冊成正式在校生。
七、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強,受關注度高,各地要持續不斷開展有效宣傳引導工作。要在招生入學關鍵環節和關鍵時間,積極主動與相關單位、媒體取得聯系,共同配合,就核心政策、群眾關心的政策疑難點做好宣傳釋疑工作。要創新宣傳形式、突破宣傳難點、消除宣傳盲點,特別要加強對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運用。要暢通舉報渠道,對于舉報的問題、頂風違規招生及亂收費行為,要認真核實查處。對違法違規的單位或個人要嚴肅處理,及時通報。要針對少數適齡兒童、少年延緩入學、休學或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等特殊需求,提前對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做好政策宣講工作,增強告知及解釋力度。對違反《義務教育法》相關規定的行為,要依法督促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