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唐韻文化——陜西省西安小學“唐韻”特色文化建設擷珍
作者:陜西省西安小學 吳積軍
發布時間:2017-04-28 14:03: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文化,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力量。對于學校而言,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身份證”,更是學校發展的根基和靈魂。一所學校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學校,主要特征就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近年來,陜西省西安小學以培育“唐韻”特色文化為突破口,按照“特色主題化、內涵物象化、目標具體化、活動系列化”的四化要求,對學校文化進行了傳承、凝練和創新,走出了一條“文化強校,特色立校”的內涵發展之路,推動了學校跨越式發展。
一、“特色主題化”——把地域文化與學校傳統深度融合
陜西省西安小學創辦于1926年,位于著名古都西安市城墻內,學校對面是西安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一條街——回民街,距離西安鐘樓也就百尺之遙,大唐盛世的遺風使區域內深深烙上唐韻文化的印跡。近年來,學校依托地域文化、教育資源、辦學傳統與優勢,把培育“唐韻文化”作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助推器。
“唐韻文化”之所以被選作西安小學特色文化主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唐韻文化”根植于奮發向上的地域文化,西安小學周圍有著名的西安古城墻、鐘樓、回民街等,無處不蘊含著濃厚的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盛世文化氣息。二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大唐誠信包容、務實進取、奮發有為的文化基調,作為一所省級示范小學,堅持正確的育人觀,率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核心素質培養與學校的育人目標結合起來,是時代賦予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三是建構唐韻學校文化是激勵教師潛心教書、激發學生奮發學習的主要抓手,學校的發展需要一種文化凝聚人心,師生的成長更需要一種文化來激勵,把學生應具備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融進學校文化之中,并賦予一定的學校傳統精神,對于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打造學校育人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過廣泛調研,陜西省西安小學把“唐韻文化”定為學校文化的總基調,把具體內涵細化成個人修養、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三個部分。個人修養就是要培養具有“西小風度”的新時代學子,表現特征為健康自信、知恩懂禮、樂學善思;家國情懷就是培養具有“中國心智”社會主義接班人,表現特征為樸實誠信、心懷社稷、勇于擔當;社會關愛就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表現特征為富于創新、胸懷寬廣、善交樂施。
二、內涵物象化,把“唐韻文化”浸潤在校園環境中
構建“唐韻”特色學校文化首先從建設校園環境入手,積極構建文化育人環境的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在顯性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學校追求的是歷史與現代、自然與人文的相融相合,讓墻壁說話,讓花草傳情,讓樹木育人,把個人修養、家國情懷、社會關愛的理念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一是構建凸顯唐韻文化的人文景觀。主要通過民俗文化墻、書法綠色長廊、百家姓墻、世界名著墻、書法作品墻、名人墻等為載體,展示學校文化追求,激勵師生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精神。二是構建催人奮進的自然景觀。校園里高大的梧桐樹,把鳳凰棲息梧桐的美好生活向往,根植在師生心里。玉蘭花、杜鵑花,百花競放;四季果,皂角果,百果飄香,桃李滿校園,花花展朝氣,樹樹孕生機,讓環境成為師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教育資源,成為促進師生健康成長的寶貴財富。
在隱性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學校著力打造充滿愛心、充滿自信、充滿活力、充滿智慧的精神文化氛圍。一是開展國旗下勵志教育,每周一學生個體或群體通過國旗下講話、誦讀表演、節目展示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個人修養、家國情懷、社會關愛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二是通過走廊展板,定期展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剪影、心得體會,使唐韻文化點滴滲透、潛移默化在學生的心里。三是通過定期評選“文明小標兵”“文明禮儀示范生”等活動,增強文化育人的持久動力。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的組合,使“唐韻文化”形成一個立體化,互補性的學校文化完整體系,潤物無聲、文化潤心,浸潤師生健康快樂成長。
三、目標具體化,把“唐韻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課堂是師生“唐韻”精神培育的主陣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學校為了把培育“唐韻文化”的核心思想體現于課堂,針對一些教師價值觀培養不到位的現狀,學校大膽創新,極力推行課程與德育活動的整合,一是要求教師備課先備德育目標,并把德育目標細化為個人修養目標,家國情懷目標,社會關愛目標,每一個目標都要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既要結合西安小學的校情、生情,又要凸現學校傳統文化,做到育人有目標,教書先育人。二是課堂教學盡可能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生成,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展示,自主練習,自主提升,把“師本課堂”變成“生本課堂”,使唐韻文化在課堂中落地生根。
四、活動系列化,把“唐韻文化”滲透到學生心里
文化更需要根植在特色化的活動項目中,學校通過一系列層次化的實踐活動,主題特色活動,使唐韻文化成為鮮活的教育因子。陜西省西安小學按照“三段”“三層”“三類”設計活動,通過系列化、層次化的實踐活動把唐韻文化根植在學生心里。“三段”即把學生分為1-2年級低段,3-4年級中段,5-6年級高段;“三層”即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三類”即生活類、操作類、體驗類。各段活動側重點不同,時間周期相對固定,定期開展成果交流與展示。低段活動側重于家庭美德教育,諸如,自己整理書包,給新書包書皮,給家人洗腳,給在外的親人或親戚打一次電話,記住家人的生日,主動做次家務等孝敬父母,尊重家人、學會關愛的內容。中段活動側重于個人品德養成,重在體現樹立自信,學會自立、自強、怎樣與他人融洽相處。諸如,制訂自己一周學習計劃,發現一處校園污漬并進行清理,在同學面前表演一項技能,給同學講一個傳統美德故事,為班級做一次義務勞動,分擔一項家務勞動,獨立招呼一次來客等。高段活動側重于社會公德培養,內容側重于關注社會現象、公共秩序、法紀法規,愛黨愛國等。諸如,新學期初寫一份改變自己缺點與問題的行動計劃并認真執行,向至少十名同學調查他們對金錢、美德、健康、誠信、機敏、才學、榮譽的態度并做一個排序,為社區做一次一小時的義工,在家里做一天小家長,給貧困地區和國外同齡學生寫一封信,找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并發表自己的看法等。一個個有趣的活動,使學校的“唐韻文化”在砥礪行進中歷久彌新,清香四溢。
文化可以使一所學校不僅有溫度,而且更有厚度。陜西省西安小學堅持以“唐韻文化”為主題,不斷將學校打造成為校園環境優美,唐韻文化濃郁,教育質量優良的特色化學校。近年來,學校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評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進集體”“西安市文明校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