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有規尚創新 德潤無聲貴在細——陜西省教育廳“四新四大”渭濱大視導活動側記
作者:本刊記者 范希望
發布時間:2017-04-28 13:50: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四新四大”工程是省教育廳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觀層面特意設計并實施的一項義務教育立德樹人工程。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就是該工程的四項活動之一。3月29日至31日,省教育廳視導組對寶雞市渭濱區的義務教育課堂改革進行了視導,他們深入新建路中學、相家莊中學、經二路小學、清姜小學和孔家莊中心小學5所學校,通過查閱資料、廣泛座談、組織課堂教學觀摩等形式了解課改情況。視導組專家還同該區教師共同開展了同課異構、示范教學、現場點評和管理論壇等活動。
渭濱區是我省的教育強區和課改先進區。2012年以來先后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家長學校建設實驗基地、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區、陜西省“雙高雙普”區、陜西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中高考成績連續多年保持區域領先。視導組認為,在推動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渭濱區以省教育廳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為統領,從區情實際出發,推進有效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為:行政推動舉措有力,“四新四大”進展明顯,教師專業發展效果顯著,教育教學研究成果豐富,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課改有規尚創新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從新課程改革至今,衡量一個教師的成敗在課堂,衡量一個學校的成敗歸根結底也在課堂,因為課堂產出能力,課堂體現質量,課堂生成口碑。新時期以來,渭濱區在市教育局指導下,立足新課程理念,以實現課堂教學增效為目標,以推廣“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為重點,全力推進教學改革實驗工作,進一步濃厚教研教改氛圍,圍繞“依據區情培植試點,抓好試點形成經驗,由點到面逐步推廣”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全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新突破。到目前為止,全區共有20所學校被評為市級課改星級校,7所學校被評為市級課改三星級苗子校,近30人榮獲市級“課改標兵”。其余學校能夠依照校情實際,在區教研室指導下,探索不同特色的教改之路。
從此次視導的五所學校看,它們都能從教學研究上喚醒教師的創新精神,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多元評價學生的成長;都有自己獨創的課改模式,都很重視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的激勵和孵化作用,都很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廣泛利用媒體、互聯網、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學校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和形式,積極主動地宣傳課程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各學校每學期至少把家長請進課堂一次,讓家長親身感受新課程。為此,區教研室還組織專人編寫了《渭濱家庭教育》系列讀本,渭濱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專題開設“我們怎樣做家長”欄目,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教育網絡。2016年該區被評為全國家長學校建設實驗基地。
德潤無聲貴在細
“德潤寶雞,書香陳倉”是寶雞市的一項重大德育行動,它的系列活動的內涵為:“書香養德,讀書勵志;真情潤德,感恩回報;儀式育德,莊重教育;行動立德,志愿服務;課堂蘊德,德育提升;攜手弘德,家校育人。”重點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此次視導的幾所學校的德育工作就各有各的實踐創新。如孔家莊中心小學的餐前感恩活動就很有儀式感。其目的旨在養成一種餐前禮儀,營造一種用餐文化,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營養餐是國家針對農村學生開展的一項惠民工程,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具體體現。三八節制作“心意卡”,母親節“我為媽媽洗腳”,端午節包粽子,冬至日組織學生家長一起包餃子,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比賽、親子活動中去感受父母的愛,去回報父母的恩。潤德貴在細無聲,落小落細久久功。只要善琢磨,時時能養德;只要善拓展,處處可育人。
與時并進再發力
反饋會上,視導組對該區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六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強化對“四新四大”工程的認識、理解與行動,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對照省市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四新四大”提出的目標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四新四大”工作方案,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推動“四新四大”在渭濱區廣泛實施、落地生根。二是進一步強化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理解把握全區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從學情、生情、師情、學科等實際出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繼承優秀傳統教學方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等科學、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三是進一步探索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變革。按照學生的身心特點、預期目標和發展規律,對各類課程進一步進行統整與規劃,形成基于課程建設的核心素養校本化發展體系。四是進一步探索新考試背景下的課程教學變革與評價制度改革。深入研究國家和省上當前正在推行的中高考各項改革政策,引領學校和廣大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引領社會、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科學評價教育和學校,鼓勵學校辦出水平和特色,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穩步開展。五是進一步落實國家對課程教學的新要求。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推進新考試背景下的課程教學變革、落實國家對中小學課程的新要求、發展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等多個方面推動課堂教學的現代化變革。六是著力提升校長、教師專業素質。加大培訓力度,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強化體音美科學綜合實踐等薄弱學科教師補充機制,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進城鄉教師資源合理配置。
省教育廳基教一處處長王彬武在總結發言中高度肯定了渭濱教育近幾年取得的成績,并就下一步落實“四新四大”立德樹人任務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則:一是把握好行政推進和學校自主的關系;二是把握好學校統籌與教師創新的關系;三是把握好課改理念和教學實踐的關系;四是把握好學生發展和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關系。
本次“新常態·大視導”活動邀請原省教育廳巡視員、副廳長呂明凱擔任視導活動行政視導組組長,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秦德增副院長等專家和部分縣區教育局長、中小學校長、教師等23人參加了此次視導活動。視導期間,寶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蘇永興,副局長吳燕玲、調研員楊安福,寶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陳蓓,渭濱區人民政府區長蘇少敏,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海剛,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魏麗,副區長張濤等有關領導出席了相關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