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各國人民不論年齡差異,因其膚色、世系、國家或族裔血統或其他所謂的種族特征,每天都在遭受仇恨、不公正和侮辱。這種歧視構成了壓迫、貧窮、奴役、種族滅絕和戰爭的基礎。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沒有仇外心理和偏見的公正和平等的世界。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廁所革命#你還記得你學校的廁所有幾個蹲位嗎?你覺得夠不夠呢?來看看國家對于農村學校的相關規定:女生應按每15人設一個蹲位;男生應按每30人設一個蹲位、每40人設1000mm長的小便槽,這是來自《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全國愛衛會辦公室關于農村學校衛生廁所建造的指導意見》的數字;寄宿學校女生每13人設一個蹲位;男生每30人設一個蹲位,每20人設一個小便器或0.6米小便槽,這是來自《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衛生設施建設與管理規范》的數字。

■ 光明網:【醫生掛尿袋做手術:和病人約好了,不能失信】近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袁家天醫生剛做完體內碎石手術。3月22日,掛著尿袋還流著血尿的他,堅持為患者做手術。為對病人負責,術前他打了止痛針,并評估了自己的狀態:可勝任。他說,這很平常:“手術前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

■ 人文經濟學會:人類許多悲劇就是追求理想社會的后果,所以哈耶克寫了一本書《通向奴役之路》。弗里德曼也說過:通向地獄的路上鋪滿著善意。真正好的社會,不是理想社會,而是一個有缺陷的、可以不斷改進的,彼此尊重、愿意妥協、求同存異的社會。可惜多數人未必能明白。——茅于軾

■ 學習時刻:【習近平的網絡觀】習近平的網絡觀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2016年4月19日,他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 人民日報評論:【辱母殺人案:法律如何回應倫理困局】當巨大的凌辱降臨,是屈辱忍受還是挺身抗暴?一篇《刺死辱母者》,切入了法律與倫理的沉重命題。法律不僅關乎規則,回應好人心的訴求、審視案件中的倫理情境、正視法治中的倫理命題,才能實現每一個司法案件的公平正義。而對于判決是否合理的檢視,也正顯示出在法律調節之下的行為和在倫理要求之下行為或許會存在的沖突,顯示出法的道理與人心常情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罅隙。也正是在這個角度上看,回應好人心的訴求,審視案件中的倫理情境、正視法治中的倫理命題,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新浪教育:【留學生心理成問題:小的缺乏自律 大的容易焦慮】隨著留學生的增多,很多問題接踵而來。因心理問題自殺、炫富遭撕票、虐待同學……駭人聽聞的新聞層出不窮。一件件惡性事件的背后是長期被忽視的留學生心理問題:一項針對日本中國留學生的調查發現,超過33%的在日留學生處于輕度甚至中度抑郁狀態。

■ Hunter亨特視界:不要以“太臟”“太危險”“太麻煩” 為理由,禁止孩子去嘗試、探索、體驗,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到了上學又抱怨孩子學習沒興趣,對生活沒激情。明明是我們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怪他們不會飛翔!

■ 知乎:有沒有科學的方法,來檢測你會愛我一輩子?神經科學家認為:不同神經環路的神經活動產生了人類基本的情感,而情感驅使我們做出不同的行為。與愛情有關的神經環路活動主要有3個:性荷爾蒙驅動力、浪漫愛情引力和愛情陪伴力,在不同層面為愛情供給情感和動力的養料,使我們能順利地求偶、戀愛、結婚生子,最終完成愛情馬拉松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