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全國各地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步伐,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加上“全面二孩”來襲,學前教育資源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今年是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編制、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關鍵一年。“全面二孩”政策對學前教育資源會產生什么具體影響?如何科學應對?陜西等西部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如何實現“追趕超越”?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長期關注、研究學前教育的寶雞文理學院教師鄭益樂,探討“全面二孩”給學前教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記者:2016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根據您的預計,我國每年新增人口有多少?什么時候開始對學前教育資源產生影響? 

鄭益樂:眾所周知,生育過程具有一定的時間周期,因此,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實際新增人口只有131萬人。同時,由于“全面二孩”新增可生育目標人群中,40~49歲的育齡婦女占50%,根據我們的研究,預計在今年以及其后幾年,我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將維持在300萬~400萬人左右,這種增長的態勢將持續5年左右,此后逐漸回落。 

而幼兒園作為招收3~6歲孩子的保教機構,2016年下半年以及2017年出生的孩子都將在2020年進入幼兒園小班。因此,幼兒園將在2020年迎來“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的第一批孩子入園。同時,由于幼兒園學制一般為3年,到2022年,幼兒園小、中、大班都將分別接受“全面二孩”入園,此時幼兒園也將達到“全面二孩”入園的最高峰,學前教育資源也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后,由于人口政策作用的減弱,全面二孩”的數量將漸趨緩慢下降。因此,可以說,我國學前教育在園幼兒數將整體上以2022年為分界點呈“倒U形”變動趨勢,對學前教育資源的壓力也將在2022年之后開始回落。 

記者:根據你們的調查研究,您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對我國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會產生哪些具體的影響? 

鄭益樂:“全面二孩”政策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帶來了挑戰,主要體現在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總量與規模上,具體我從三個方面談一下。 

一是體現在幼兒園園舍供給數量的增加上。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15年,我國在園幼兒數為4264.83萬人,園數為22.37萬所。據我們測受算,“全面二孩”政策影響,2020年,我國學前適齡兒童將達到5396萬~5496萬人,在園幼兒數也將達到4638萬~4724萬人,若按2015年每園6.53個班級,每班按29.20個人測算,相比2015年,十三五”期間我國還需新增1.96萬~2.41萬所幼兒園;而在2022年之前,相比2015年,我國需新增4.57萬~5.94萬所幼兒園,需新增班級數29.84萬~38.79萬個。 

二是體現在幼兒教師的供給數量上。一方面,幼兒園教師90%以為上女教師,而且以中青年女教師為主,她們本身就是“全面二孩”的潛在生育人群。女教師扎堆請產假生“二孩”,給原本緊張的師資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已有眾多媒體有過這方面的報道。另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造成幼兒園學位需求數的大幅增加,進而會影響到幼兒園教職工的需求總量。根據我們測算,即使在不考慮幼兒園女教師休產假這個因素的情況下,依據2013年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的最低配備要求,若從入園壓力最大的年份2022年來看,相比2015年,幼兒園教職工還有420萬~457萬人的缺口,其中保教人員還有332萬~361萬人的缺口。 

三是體現在幼兒教育經費支出的增加上。經過我們的測算,在“全面二孩”背景下,2020年,我國幼兒園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將達到2622.72億~2671.35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將達到983.52億~1001.76億元;而到2022年,我國幼兒園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將達到3275.63億~3442.09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將達到1228.36億~1290.78億元。而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5》顯示,2014年我國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僅為711.2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也僅為291.58億元。這說明我國學前教育經費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特別突出。 

記者:這三方面的影響不容小覷,那么,您對此有什么建議呢? 

鄭益樂:我建議要從五方面做好應對措施:

一要加強對出生人口的動態監測,未雨綢繆。盡早掌握未來我國適齡學前兒童的人數,并結合我國學前兒童入園率的變動趨勢和國家學前教育發展規劃,準確預測出未來我國每年的學前兒童在園幼兒規模,從而及早合理安排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化被動“接招”為主動“出招”,以避免應急干預所造成的決策失誤。

二要深挖潛力,努力增加幼兒園學位供給數量。各地政府部門要將幼兒園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富余校舍,綜合考慮農房集聚、企業“退二進三”等,優先安排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同時,要明確幼兒園建設項目,確保幼兒園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制訂和完善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的規劃、建設、移交和管理制度。

三要調整城鄉布局,做到精準規劃和有效供給。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影響最大的是城市,特別是老城區、郊區和經濟發展重鎮的學前兒童入園壓力增大。但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又都在農村。因此,必須要精準規劃和布局城鄉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以防止局部性的城鄉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嚴重不足或過剩。

四要強化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緩解家庭學前教育成本的分擔壓力。加快制訂并盡快出臺《學前教育法》,當然,最好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同時,要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的財稅投入體制,明確國家財政性經費的投入比重,實行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獨立預算和核算,并建立起隨GDP和CPI增長的學前教育經費增長機制。另外在經費使用方向上,應做到公辦、民辦以及各個層次幼兒園的一視同仁,而不能“劫貧濟富”。

五要多措并舉,重點化解學前教育師資緊缺問題。尤其是要加強對各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創新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加快培養、輸出合格幼兒教師。當然也可以招錄普通師范生,將其培訓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另外,也可以通過對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富余的中小學教師進行轉崗培訓,使其成為幼兒教師。

記者:西部地區學前教育基礎本來就薄弱,您覺得這些地方最應該怎么做才能“追趕超越”?

鄭益樂:中西部地區學前教育基礎薄弱,主要是:入園率比較低,普及化水平不高;辦園條件簡陋,硬件設施不完善;政府投入少,收費高,“以生養園”現象突出;保教師資專業水平不高,流失率高,教育質量不高;辦園理念落后,“小學化”傾向嚴重。

“全面二孩”政策對西部地區學前教育既是挑戰,又帶來發展機遇。比如陜西,要想實現學前教育的“追趕超越”,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陜西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落實幼兒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持續實施學前教育財政補助政策,按標準配備玩教具和教學設施,提供最基本的保教條件;其次,要著力擴充公辦園資源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陜西省政府所提出的公辦幼兒園“雙50%”的學前教育發展目標,繼續對收費合理、管理規范、質量較高、面向大眾的普惠性民辦園進行政策扶持,以提高學前教育的普及化和普惠性水平;再次,要落實幼兒教師尤其是非在編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降低幼兒教師的流失率,嚴格幼兒教師的準入和教師資格制度,完善師資的培訓機制,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孩子、業務精湛的幼兒教師隊伍;最后,要積極借鑒東部發達省份發展學前教育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學經驗,建立東中西部省份之間、城鄉之間、不同級別幼兒園之間的幼兒教師交流和幫扶制度,不斷提高中西部省份幼兒園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