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守住我們的幸福,這句話是魏書生說的。這位享譽全國的教書匠人,被譽為“穿西裝的孔子”,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對中國的教育影響深遠。我共聆聽過魏老師三次報告,記憶深刻的是第一次,影響較深的是第二次,感觸最真的是第三次。

第一次知道魏書生老師,是在1989年,那時我上小學四年級,那個暑假天氣悶熱,我便躲在家里,看電視,當時僅有中央一套有節目,播放的就是魏書生老師的報告會錄像。一位年輕的教師,穿著灰色的西裝,站在一個大舞臺上,畢恭畢敬地向臺下人講著自己的教育心得和經驗。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好玩,這個男老師帶著他的學生干了其他老師不敢干、沒干過的事情。老師還能這樣當?這樣的老師很好玩,當他的學生也不錯,所以我便帶著這樣的興趣守在電視機前,一聽就是整整一個下午。這一次,我深深地記住了魏書生的名字,知道他是老師,覺著當老師是件很有趣的事兒,將來我也要當一個有趣的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干有意思的事情。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想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自我成長漸行漸遠。 1997年,我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在所有志愿表中填寫的都是師范類大學,或許并不是因為魏書生對我的影響,而是因為師范類的分數低補助高,另一方面就是成長中幸運地遇到了許多有趣的好教師,由此也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喜歡站在講臺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感覺,喜歡享受這種成就感。

真正見到魏書生老師,是在2012年6月,我已經為人師表近十年。學校領導給了我機會,讓我去延安大學聆聽魏老師的報告。此時,他已經年過花甲,卻依然精神飽滿,風趣幽默,兩只腳交換地站了三個小時。他還是沒有講什么大道理,還是倡導不折騰教育、守住教育的根本,還是平靜地、快樂地說著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些教育故事。這么多年來,他仍守住初心,非常滿足地享受著教育帶給他的幸福。我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被他的堅持初心所啟發。回想我選擇當教師的初心,不就是因為教師的職業可以滿足我的生活需要,給我以幸福感嗎?這一年,我給自己定位,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教師的工作就是上好課,育好人。除此之外,我得有自己的追求和堅持的目標。這一年底,我作為為學生寫作的兒童文學愛好者,接連出版了四部兒童文學小說和兩部歷史科普讀物。

2016年3月25日,66歲的魏書生首次來到銅川,為銅川的老師們帶來他的教育思想。這一次,他讓我對幸福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魏老師是一個幸福感很強的人,一點點的小滿足和進步都能讓他感受到幸福,只要今天能比昨天強一點,你沒有理由不幸福。他用這種極其樸實而簡單的道理,做人做事,教書育人,影響身邊的人。他倡導“把做對的事做得更對,做好的事做得更好,做精的事做得更精”,這正是我在學校教師簡介中寫的座右銘“堅持把能做的事做好”。一個教師,教書生涯中能夠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守住你的初心和長處,認真做好了,一點點小滿足、一次次的小幸福,肯定能夠匯聚成大幸福。

當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點,一萬個人就可能有一萬種幸福觀。幸福不必非得感天撼地,或朝朝暮暮,也無需像魏老師那樣功成名就。只需像他那樣堅守初心,找到并守住自己的幸福點即可。作為教師,在這個普遍幸福感不高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做到這一點,樂在其中,守住心田,用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光,找到自己的職業幸福感。你若幸福,自在安好;你若不幸,晴天依舊,何樂而不為呢?